仅售卖一款枕头,短短4天时间销售额就超过百万元,擦边直播已经成为某些直播间的“流量密码”。某直播间在销售多功能趴睡枕时,女主播使用了充满性暗示的互动言语。据报道,涉事社交平台账号已被禁言,作品被清除,当地公安表示将联系辖区派出所去公司核实情况。
可观的销售额背后,并不是商品本身有多好,也不是主播销售技巧高超,而是通过与商品无关的性暗示语言和挑逗动作来吸引观众。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能带来收益,但终究长久不了。涉事社交平台账号遭封禁是对违规行为的必要惩戒。此事暴露出部分直播从业者为追求流量突破商业伦理底线,利用“擦边”内容作为“低成本高收益”的营销手段,值得警惕。
事实上,对一些从业者而言,这已非新鲜操作。在“流量思维”的主导下,似乎谁博得眼球,谁带的货就容易火起来,自身也有了可变现的资本。此前,汽车直播间暴露不雅画面、深夜直播间里穿着性感等,都是直播从业者费尽心思以低俗行为吸引眼球的表现。
相对于明目张胆的违法违规,“擦边”似乎更“安全”。平台不易监测发现,相关监管也有一定滞后性。此次涉事账号从开播到封禁历时4天,其间平台算法持续为其推送流量。即便最终被发现,涉事主播被处罚封号后,换个账号或平台还能重操旧业。各种网络直播“擦边”之所以屡禁不止,就在于对打“擦边”的人来说,综合收益远大于成本。
即便一些“擦边”的网络直播行为游荡在法条规制的边缘,难以严格依法予以约束,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类行为可以在互联网空间任意妄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明确,对带有性暗示、性挑逗等易使人产生性联想的不良信息,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应当采取措施防范和抵制制作、复制、发布。《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也提出直播营销平台应建立直播营销人员真实身份动态核验机制,加强网络直播营销信息内容管理,开展信息发布审核和实时巡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