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娟 重大成果
原标题:李兰娟团队发布重大成果:这两种药能抑制冠状病毒
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团队,在武汉公布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最新研究成果。
李兰娟院士说,根据初步测试,在体外细胞实验中显示:(1)阿比朵尔在10~30微摩尔浓度下,与药物未处理的对照组比较,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达到60倍,并且显著抑制病毒对细胞的病变效应。(2)达芦那韦在300微摩尔浓度下,能显著抑制病毒复制,与未用药物处理组比较,抑制效率达280倍。
李兰娟院士说,抗艾滋病药物克力芝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效果不佳,且有毒副作用。她建议将以上两种药物列入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李兰娟院士团队成员、浙江援鄂重症救治组领队、浙大一院副院长陈作兵提醒,“这两种药为处方药,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他还介绍,现在这两种药物已经在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中使用,下一步计划用这两种药物替代其他效果欠佳的药物。
详解李兰娟团队重大抗疫药物成果:2款处方药,体外试验有奇效,已在浙江临床使用
2月4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团队,在武汉公布治疗新冠病毒肺炎的最新研究成果:
对多种抗病毒药物筛选之后,发现阿比朵尔和达芦那韦两种药物,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
根据长江日报报道,这些结果来自于体外细胞实验,李兰娟院士团队已经完成了初步测试,已经在浙江的患者资料中使用。
她还建议,将以上两种药物列入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由于上述两种均是处方药,已经在抗病毒方面“服役”多年,所以这一进展无疑是重要利好消息。
但也有人质疑,这不过只是在体外细胞进行了实验,之前报道双黄连能够抑制新冠病毒,不就是进行了这一层次的实验吗?
那么,到底该如何理解这一“重大研究成果”?是喜讯,还是另外一个双黄连?
我们先从这两种药物开始说起。
阿比朵尔与达芦那韦
这则消息之所以振奋,是因为阿比朵尔和达芦那韦,均已经在临床治疗中使用,属于旧药被发现有新疗效,这要比研制新药进行治疗要便捷得多。
从共性上来看,这两款药物本身都是之前已经在使用的抗病毒药物。
“所谓广谱抗病毒药物,可以这么理解,不分病毒的具体种类,这类药物都可以起到抗病毒的疗效。”国家卫健委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
虽然现有的抗病毒药物种类繁多,但病毒的变异速度也很快,所以很多抗病毒药物针对此次疫情的表现并不是很好。
在孙忠实看来,对众多抗病毒药物中“筛选”出这两款药物,最终能够有良好效果,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喜讯。
而且这两款“旧”药,一款来自苏联,相当于战斗民族的“头孢”。另一款源自美国,起初用于艾滋病预防。
我们一款款介绍。
李兰娟 重大成果
阿比朵尔(Arbidol),由前苏联药物化学研究中心研制开发,主要适应症是A类、B类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同时对其他一些呼吸道病毒感染可能也有抗病毒活性。
阿比朵尔药理是通过抑制流感病毒脂膜与宿主细胞的融合而阻断病毒的复制。同时能诱生干扰素,对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显著的活化作用,从而提高自身免疫力。
所以通常被用作预防和治疗流行性感冒药。
此前,俄罗斯的研究曾证明,盐酸阿比朵尔能够用于治疗SARS。也有研究证明,阿比朵尔抑制RNA病毒感染可能比阻止DNA病毒感染更有效。而SARS和2019-nCoV都属于RNA病毒。
至于这次利好的具体突破,是李兰娟团队在体外细胞实验中发现:阿比朵尔在10~30微摩尔浓度下,与药物未处理的对照组比较,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达到60倍,并且显著抑制病毒对细胞的病变效应。
第二款,达芦那韦(darunavir),商品名为Prezista。
是一种用于艾滋病预防和治疗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它是一种HIV-1蛋白酶抑制剂,选择性抑制病毒感染细胞中HIV编码的Gag-Pol多蛋白的裂解,从而阻止成熟的感染性病毒颗粒的形成。
达芦那韦经此前已经经美国FDA批准,是用于治疗成人和3岁及3岁以上儿童的HIV 感染的处方药,可以被用于未接受过HIV治疗人的用药。
它同时也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清单。但由于单独使用会出现抗药性,通常与其它抗艾滋药物配合使用。
李兰娟 重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