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层、L层、LG层……走进大型商场,各式各样的楼层标识常常让人一头雾水。上海市读者瞿先生和朋友约在一家餐厅吃饭,以为LG2是LG1上面一层,结果找了很久才明白,LG其实是低于地面楼层的英文缩写,LG2指的是位于LG1下面的地下二层。瞿先生感叹公共场所的标识没有必要这么复杂。
一些读者反映商场、超市、写字楼等公共场所楼层标识复杂且缺乏统一性。例如,L层通常代表地面以上的层数,但在某些酒店,L会被当作大厅的英文缩写,使得L1层不再是地上一层而是酒店大堂所在层。再如,M层一般指夹层,多用于停车场,但有些地方M又成了地铁线路的英文缩写,指向停车场通往地铁的道路。
停车场除了楼层标识复杂外,车辆引导标识也存在问题。湖北武汉市读者丁女士周末去逛商场时,在光谷大悦城地下停车场因标识不清而迷路。她发现指示牌特别小且隐蔽,箭头标识自相矛盾,导致停车场车辆出现拥堵。她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这段经历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对此,光谷大悦城表示将联合相关部门加强疏导,并优化场内车辆进出动线。
除了楼层和停车场,地铁标识不清晰也受到关注。四川成都市读者莫女士在西安北站换乘地铁时因标识不清耽误了不少时间,险些错过高铁。不仅外地游客感到困惑,本地市民也在换乘通道上走过冤枉路。柴女士和家人几个月前在这里换乘赶飞机,按照标识穿过一段很长的过道,结果却发现方向错误,只得重新导航。她建议地铁运营方在地面上多贴一些前往机场的换乘标识。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鹏指出,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公共场所的标识系统应充当无声向导的角色,提供准确、清晰、易于理解的信息,确保使用者能够迅速准确地找到目的地。个别规划设计者片面追求创意,忽视标识的实际功能,导致标识好看却不清晰,反而让使用者陷入困惑。对于公共场所标识的作用,不少城市已作出明确规范。例如,《广州市公共信息标志标准化管理办法》规定公共信息标志应标明公共场所、公共设施的用途和方位,提示和指引公众行为。
刘鹏认为,虽然有相关规定出台,但一些地方的公共场所标识设计仍存在不足。设计标准与规范不统一,不同城市、不同区域、不同场景下的标识风格迥异,信息传递受阻。此外,标识设计时没有很好地考量用户实际需求,不能从实用角度出发进行优化。他建议公共场所标识设计要多从使用者的角度考虑问题,突出实用性和服务性,确保标识清晰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