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助力,贫困彝村阿布洛哈的脱贫路《56之窗网》
标王 热搜: 贷款  深圳    医院  用户体验  网站建设  机器人  贵金属  桂林市  五角大楼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头条资讯 » 正文

交通助力,贫困彝村阿布洛哈的脱贫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2-26 00:17:40  来源:互联网  作者:56之窗网  浏览次数:114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在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获得者中,有一名来自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的干部——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综合规划处处长胡厚池。“这个奖项,讲述的是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行政村阿布洛哈的故事。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背后凝聚着很多人的汗水”,他说。

阿布洛哈,彝语中的意思是“高山中的深谷”“人迹罕至的地方”,村子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金沙江大峡谷与西溪河峡谷的交汇处,三面环绕着海拔3000多米的群山,一面临崖。

大凉山属于“三区三州”,曾被称为“中国最贫困角落”之一。地处大凉山腹地的阿布洛哈,曾是极度贫困村,全村65户253人,一度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村民出村要么翻山爬悬崖,要么坐溜索过河,所有的物资运输都是靠人背马驮,贫困发生率曾高达71.94%。

2019年6月,一辆辆印着“四川路桥”字样的工程车开进深山,阿布洛哈村通村公路动工,村民们的生活开始改变。统计数据显示,阿布洛哈通村公路于2020年6月实现“车路双通”后,村人均收入提至9000元,达到了贫困村的退出标准。这个曾经的“中国最贫困角落”,已摆脱贫困。

与世隔绝的彝村

阿布洛哈村民阿达么友杂是名“90”后,出生于1997年,2013年离开家乡到广东打工,“第一次走出大山,接触外面的世界,非常惊讶,也特别兴奋,这才发现阿布洛哈与外面的差距有多大”。

2013年,阿布洛哈村民们住的还是茅草房,刚刚通电,之前照明一直用煤油灯。“煤油很珍贵,只是铺床或者写作业的时候才点”,阿达么友杂回忆,天黑后出门,常用的照明工具是“鞋底”火把,即点燃穿坏的胶鞋底,“如果谁能捡到一个破旧的轮胎,就特别开心,一个轮胎能制作很多个火把”。

阿布洛哈村党支部书记吉列子日也是一名“90后”,比阿达么友杂大两岁,一台黑白电视机和一部“老人机”是他童年里最深刻的记忆。

“老人机”是当年村里唯一一部手机,也是当时老党支部书记的“宝物”,吉列子日和小伙伴们很好奇,总想摸一摸,但是老支书不让碰,“因为充电太费劲了,要翻山越岭几个小时到乡里”。吉列子日回忆,“黑白电视机就放在现在的村小学广场里,用柴油发电机发电,每天最多只能发电七八个小时,所以不能天天放。每当放电视的日子,村里大喇叭都会发通知,‘今晚放电视了!’就是守着这台电视,全村人坐在广场里,看了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

村民且沙次干展示当年溜索过江时的老照片。受访者供图

四川省教育厅退休干部林强,曾任四川省教育厅省语言文字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省教育厅副巡视员。林强爱好摄影,2005年以来,先后20多次来到过阿布洛哈,拍摄了大量图片,被视为第一个将阿布洛哈村带入公众视野的人。

林强回忆,“2005年4月,找到一个彝族小伙子带路,走了5个小时,一路都像流沙一样打滑,大脚趾顶到旅游鞋前面,淤血了,实在没办法,就把当时500多块钱的一双鞋剪了一个洞,把脚趾伸出来,这才走进阿布洛哈”。

“第一眼我觉得自己看到了中国最原始、最自然的村落形态”,林强说,村里大部分都是用石头垒起来的茅草房,没有通电也没有通水,不少人家甚至没有床,直接睡在地上。村子里没有学校,很多人不识字,更不会说普通话。

在林强的帮助下,2005年9月,村办小学林川小学开学,“最大的学生17岁,同我一样高,最小的6岁,都读一年级”。

能要人命的悬崖路

2005年后,阿布洛哈陆续通水、通电、通网,但是村里更需要一条便捷的通村公路。

阿布洛哈出行原来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林强的进村路线,翻山爬悬崖,最陡的地方坡度接近90度。小学四年级开学,阿达么友杂转到县里的小学读书,第一次独自一人走上这条悬崖路,早上6点出发,下午一点多才爬到山顶,“爬到中间,又饿又渴,我一边哭一边硬着头皮往前走”。

另一条路是沿着羊肠小路下山,到金沙江谷底溜索过河。受识字的父亲影响,在林川小学建成前,吉列子日已经到邻村小学读书,是村里同龄人中极少数上了学的孩子之一。从小学一年级到毕业,这条溜索路他走了6年。溜索前的山路要走3个小时,坡度接近70度,最窄的地方只能放下一双脚,必须侧身蹭着走。一旦下暴雨,水位上涨,溜索的锁链几乎被淹没。小学毕业考试那天,就是一个暴雨天,溜索溜到大半,水面和雨水形成了一段瀑布,看不到路,他吓哭了,“我哥说只能冲过去,拉着我一起冲,冲过了这段瀑布,到学校时全身都湿透了,写字的时候一直发抖”。

山路难行,阿布洛哈村民当年运货都需要人背马驮。受访者供图

山路难行,阿达么友杂和吉列子日都成了寄宿生,每周或者每个月才能回一次家。

吉列子日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2017年换届,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有很多想法,但是路不通,产业注定搞不起来”,他说。

金沙江峡谷漫山遍野都是野花,发展中蜂养殖产业能增加村民的副业收入。但是收蜜后,村民们要等到赶集,才能背到场镇去卖。由于路远,要在场镇住一晚上,有时卖蜂蜜赚到的钱还不够食宿费,所以村民的养蜂积极性并不高。吉列子日曾经想闯一闯网购市场,但是没有快递公司愿意接单。

阿布洛哈土壤贫瘠,原来主要农作物只有玉米。吉列子日觉得,种植花椒、核桃和油桐或许是出路。经过几年培育,村里有了几十亩的青花椒树,但是并没有带来预期收入。2019年8月,村民们用马驮到镇上去卖,干花椒才20元一斤,可一河之隔的金阳县,青花椒卖五六十元。驻村帮扶干部分析,“晓得你山高路远,背不回去,故意压价。”

悬崖上修路有多难?

阿布洛哈迫切需要一条通村公路,但是政府能为了这65户253人,在悬崖上开一条路吗?2018年的村民大会上,这个话题引起了村民热烈讨论。

“当时,脱贫攻坚已经全面启动,四川提出了要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目标,所以我觉得阿布洛哈肯定快修路了,但是绝大多数村民都觉得不可能,因为悬崖上开路太贵、太难,没法修,就算修也不知道要等多久。”吉列子日说,令这些村民意外的是,他们并没有等多久,2019年6月,一台台挖掘机开到了村对面的半山腰,阿布洛哈村通村公路工程启动。

四川路桥阿布洛哈通村公路项目经理冯利威当时就在开工现场。他注意到,不少村民跑到村口,还有人向他挥手。此后一连数天,总有老年村民站在村口看工程队修路,一看就是一天,“我当时就想,一定要加快进度,哪怕提前一天竣工也好”。

但长度仅3.8公里的通村路,施工难度超过预期,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垮塌。耗时4个月,只修了3公里加一个隧道。工程“卡壳”,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组建现场服务指导组,挂牌督战,时任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副局长的胡厚池被任命为现场服务指导组组长。

“厅领导说,你把路修通再回来,修不通就甭回来了”,胡厚池说,“全国脱贫看四川,四川脱贫看凉山”,作为脱贫任务最重的“三区三州”之一,凉山的脱贫攻坚事关全国脱贫攻坚的大局。四川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凉山的脱贫攻坚进展,省委书记彭清华还曾到凉山蹲点调研。“所以,阿布洛哈这个位于大凉山腹地彝族聚居区的极度贫困村,能不能按照要求在2019年底通路,影响凉山的脱贫攻坚战局”。

2019年6月,一台台挖掘机开到了村对面的半山腰,阿布洛哈村通村公路工程启动。受访者供图

 
关键词: 彝村阿布洛哈 脱贫

  以上就是【交通助力,贫困彝村阿布洛哈的脱贫路】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56之窗网。
 

本文地址:http://hot1.ffsy56.com/newsdetail633164.html


版权与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56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56之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以上内容有权利主张(包括但不限于侵犯著作权、商业信誉等),请与我们联系并出示相关证据,我们将按国家相关法规即时移除。
 
推荐图文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

新闻投稿、广告联系客服QQ:3442875907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