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卫健委微信公众号消息,1月27日,《全国第六次卫生服务统计调查报告》发布。
据悉,全国卫生服务统计调查是卫生健康统计调查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3年开始,每5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旨在通过需方调查获取居民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及居民获得感等信息,反映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成效。
2018年9月,经国家统计局批准,国家卫生健康委启动开展了全国第六次卫生服务调查,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6个县(市、区)、752个乡镇(街道)、1561个行政村(居委会)、94076户居民。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的指导下,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组织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委和样本县(市、区)相关单位完成了调查任务。
调查结束后,统计信息中心组织编著了《全国第六次卫生服务统计调查报告》。主要结果如下:
一、农村居民县域内就诊超90%,居民卫生服务可及性提高
总体看,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效果显现。2018年,87.1%的居民在县域内医疗机构就诊,农村居民在县域内医疗机构就诊的比例超90%。居民主要的看病就医问题基本上能在县域内得到解决。
城乡卫生服务可及性进一步改善,尤其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等欠发达地区的改善明显。一方面,城乡因经济困难需住院而未住院比例从1998年的18.3%和24.5%下降到2018年的9.0%和10.2%,反映因经济困难难以获得所需要服务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另一方面,2018年有89.9%的家庭15分钟以内能够到达最近医疗点,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医疗点的家庭比例从2013年的69.1%提高到2018年的82.6%。不过,调查的西部农村地区有3.2%的需要30分钟以上。另外,居民住院平均等候时间约为1.5天,农村地区住院平均等候时间为1.3天。从需求侧反馈看,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就诊住院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