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琳)12月31日,记者从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91项地方标准近日发布,其中,《公共建筑机动车停车配建指标》分区分类精细化提出公共建筑机动车停车配建指标。对医院、中小学校停车配建指标予以提高,有助于缓解百姓就医、上学停车供需矛盾。同时对轨道站点周边公共建筑停车指标进行折减,有效引导小客车出行比例和强度,以缓解交通拥堵,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91项地方标准中,首次制定标准54项、修订标准37项;按照涉及领域分,资源节约与利用标准25项、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19项、农业标准13项、服务业标准7项、环保标准7项、工程建设标准7项、卫生标准3项、公共安全标准1项、信息化标准1项、工业标准1项、其他标准7项。
发布节水标准20项,形成覆盖全市的节水标准体系
在支撑减量发展方面。今年市政府批准《北京市百项节水标准规范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0-2023年)》,计划到2023年底,形成覆盖全市生活服务业、工业、建筑业、农业等各领域和各用水环节的节水标准体系。
此次发布节水标准20项,包括《用水定额》系列标准7项、《节水评价规范》系列标准6项、《工业废水回用工程运行管理规范》等标准7项,有利于规范相关行业用水管理,提高全市用水效率,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推动北京市绿色发展。
发布《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系列标准7项,涉及电力生产业、水泥制造业、石油化工生产业、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服务业、道路运输业等行业,规范了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范围、核算步骤与方法、数据质量管理、报告要求等内容,有利于指导企业开展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科学管理温室气体排放,有效应对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