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俊)民法典即将实施,今天(12月30日),最高法召开发布会发布首批司法解释。最高法副院长贺小荣表示,个人信息被滥用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根据民法典第1034条等规定,增加了“个人信息保护纠纷”案由。
增加声音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等民事案件案由
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贺小荣表示,最高法高度重视人格权的司法保护,根据民法典人格权编规定,顺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人格尊严、人格权保护的迫切需求,对人身损害赔偿等有关人格权纠纷的司法解释作出修改,其中增加声音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申请人格权侵害禁令等民事案件案由。
最高法副院长杨万明表示,随着网络技术发展,个人信息被滥用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根据民法典第1034条等规定,增加了“个人信息保护纠纷”案由。
“系统完善的民事案件案由体系,对于方便当事人诉讼,规范和指导民事审判,都具有重要意义。”杨万明称。
无偿帮工人从事帮工活动致损增加规定被帮工人的追偿权
对于人格权的司法保护,这次还完善了人身损害的内涵和赔偿范围,即生命、身体和健康等物质性人格权遭受侵害,赔偿范围包括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
增加规定死亡自然人的近亲属有权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将精神损害赔偿的保护对象调整为“人身权益”或者“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
此外,总结审判实践经验,增加规定被扶养人生活费计入残疾赔偿金或者死亡赔偿金,以更好地维护受害人权益。
完善了无偿帮工人从事帮工活动致人损害时被帮工人的赔偿责任,增加规定了被帮工人的追偿权。
增加了“未成年人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由
为了彰显民法典的“绿色原则”,推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此次最高法专门增加了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部分具体案由。
为了全面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还专门增加了“未成年人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由,配合修订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施行。
新京报记者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