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十三五”即将“封账”,那些环境防治目标完成了吗?
(记者李玉坤)12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十三五”期间,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9项约束性指标超额完成,我国对外承诺的碳排放强度2020年目标提前完成。
三大保卫战成效显著
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司长徐必久介绍,与2015年相比,2019年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上升8.9个百分点,达到74.9%,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6.3个百分点,达到3.4%;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浓度下降23.1%;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累计下降22.5%、16.3%、11.5%、11.9%,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降低18.2%。
2020年以来,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改善势头。1月至11月,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9%,同比提高5.4个百分点;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5%;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为82.0%,同比提高5.6个百分点;劣Ⅴ类水体比例为0.7%,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
具体来说,蓝天保卫战成效持续显现。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实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全覆盖,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累计装机约9亿千瓦,全国6.2亿吨粗钢产能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
碧水保卫战取得重要进展,全国累计完成2804个饮用水水源地10363个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约7.7亿居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提升。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超过95%。长江流域和渤海入海河流纳入“消劣”行动的国控断面均已消除劣V类。
净土保卫战方面,已经如期完成《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已经完成,生态环境部门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确保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两个90%”目标,禁止洋垃圾入境,2020年底基本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