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买完的菜,顺手装到随身携带的布袋中;快递小哥送达你的快递后,细心将快递盒收起,继续使用;出差住宾馆,拿出自带拖鞋穿上……这些理想中的环保生活,将是北京的未来。
12月24日,《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动计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限塑10条”)正式发布。按照计划,2025年,北京建成区基本告别非降解塑料袋;餐饮、外卖平台、批发零售、电商快递等六大行业,成为减塑的重点。
有专家表示,塑料制品的便捷性和超低价格,使得它的使用被无限放大,其实很多情况下,不是非用不可。用可降解塑料制品做替代也不能完全达到限塑目的,建立塑料制品回收制度,或许是另一种可行途径。
“垃圾桶里的塑料袋太多了”
“现在垃圾桶里的塑料制品很多,虽然执行垃圾分类之后,厨余开始裸投,但其他垃圾里面的塑料袋还是很多。”东城区朝阳门街道新鲜社区盯桶志愿者姜秀萍去年11月开始“盯桶”,根据工作经验,她觉得可以专门设置收集塑料制品的装置。
今年11月中旬,北京“限塑10条”公开征求意见,记者曾探访北京多家超市、咖啡馆、快递点,发现连卷袋、快递填充物等之前未列入禁限名单的塑料制品,仍存在过度使用情况。
比如,在物美超市崇文门店,一位女士走到连卷袋前,撕下几个袋子直接放进了购物车,但并没有购买果蔬。在物美超市惠新店,每个盛放果蔬的台子都备了两到三卷连卷袋,有的顾客购买商品时不想弄脏手,就把连卷袋套在手上当手套。
作为老一辈人,赵芬荣习惯拎一个布袋去买菜,“方便,脏了洗一洗还能用”。这也是王树香的习惯,她住广渠门北里社区,也用过社区发的可降解的塑料袋,“那种袋子厚一些,如果塑料袋太薄,用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