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市卫健委获悉,今年,北京基层诊疗量占比较2015年同期上升了约8个百分点,不含来京的就诊患者,基层诊疗量占比达到51.2%,达到近年来历史新高。此外,各医院的预约挂号、号源调整、专病门诊建设等方面也发生变化。
医改过后患者就医“分流”更清晰
北京两轮医改中,分级诊疗都是热词。
记者今天从北京市卫健委获悉,为了方便市民在家门口就医,两轮医改中,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目录品种得以扩充,实现与二、三级医院的药品采购目录统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压等慢病长处方服务460余万人次,为老年人送药上门服务50余万人次。并推进“先诊疗后结算”、检查检验结果线上查询、二三级医疗机构预约转诊绿色通道等措施。居民还可以在社区医院签约家庭医生,北京已组建家庭医生团队5158个,重点人群签约率保持在90%以上。
为了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北京组建了覆盖16区的60个综合医联体和37个紧密型医联体,基本形成了医联体为主体的分级诊疗格局。新建和改扩建525个村卫生室,实现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
2020年1-10月,基层诊疗量占比较2015年同期上升了约8个百分点。不含来京的就诊患者,基层诊疗量占比达到51.2%,达到近年来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大医院的门急诊量也迎来变化,更加符合其定位。
自医药分开改革以来,基层门急诊量增幅已连续43个月高于二、三级医院;住院服务则向三级医院集中,三级医院住院日缩短,效率提升。
北京朝阳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医改以来,医院疑难危重患者增加、常见病慢病患者减少。改革第一年(至2018年3月),门急诊总人次同比下降3.39%;其中门诊就诊人次同比下降3.84%,普通门诊人次同比下降7.13%;而急诊就诊人次同比上升1.71%,专家门诊人次同比增加6.07%。改革第二年(至2019年3月),普通门诊人次较改革前同比下降2.69%,专家门诊人次同比增加15.57%。住院服务能力逐年提高,改革第一年出院人次同比增加3.47%,平均住院日下降0.19天;改革第二年出院人次同比增加9.33%,平均住院日较改革前下降0.6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