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卡青年时期的马拉多纳。图/视觉中国
新京报讯(记者周萧)“他很平易近人,没有球星的架子。即使是传接球这样简单的动作,也可以看出他与其他球员的不同。”这是老国安人对于马拉多纳的印象。1996年7月25日,马拉多纳随博卡青年来华,在工体与北京国安进行了一场友谊赛,那年的球王36岁,在赛场内外都给人们留下了鲜明记忆。
北京市足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刘军当时还在北京国安俱乐部任职,博卡青年来华前,大家对于球王的想象是“高高在上的”,但两支球队赛前共同参加的欢迎晚会让人们改变了看法。尽管语言不通,但“老马”在晚会上乐呵呵的。刘军回忆说:“有很多人找他签名、合影,他的态度都特别好,很容易接触,所以我们当时对马拉多纳的印象都非常好。”
7月25日赛前,站在马拉多纳对面“挑边”的北京国安队长是魏克兴,作为现在北京中赫国安俱乐部的技术部负责人,老魏对那场比赛的情景历历在目:“赛前金指(时任国安主帅金志扬)没有特意安排专人盯防、限制马拉多纳,大家在比赛里就是正常对位。因为马拉多纳是球王,是那时候我们的偶像,所以大家都希望能在比赛中看到他充分发挥,共同为球迷献上一场精彩的比赛。”
国安1比2输掉了那场比赛,当时初出茅庐的贝隆打入两粒进球,“那时候人们都还不知道贝隆呢,我记得他进了个任意球,当时我们都以为是马拉多纳罚,结果就看到马拉多纳后撤了,贝隆打进了那个球。”魏克兴说。
在那个时代,马拉多纳的比赛是中国球员必看的,魏克兴形容为“大家希望能极力地去学习、模仿”。来华与国安进行友谊赛时已经是马拉多纳球员生涯末期,国安队员们本以为他是凭借经验在博卡“传帮带”,但同场竞技时,他的崇拜者兼对手还是立即发现了不同。在魏克兴的印象中,“即使是传接球这样简单的动作,他做出来都和其他球员不一样。他对场上的观察、传球的想法确实与众不同,或许这就是球王的风采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新京报记者周萧
编辑王希翀校对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