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类能否把航天器送出太阳系?诺奖得主这样说
人类对火星的探测始于1960年。60年来,人类探索火星的步伐从未停止。7月23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阿联酋的“希望号”和中国的“天问一号”相继发射,它们会在浩瀚的太空中“偶遇”吗?探索火星的过程,面临哪些难题?诺奖科学家有什么期待?
23日,在“央视新闻公开课·太空系列论坛”第一期《和诺奖科学家谈深空探测》节目中,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斯穆特三世对这些问题表达了看法。
对陆续升空的火星探测器,有什么期待?
乔治·斯穆特三世:
每隔26个月,地球和火星会形成一个理想的位置,让我们能够在地球上发射火星探测器,让我们有机会借助月球的相对位置,朝着火星进发。
近期,世界上有三项火星探测计划:阿联酋的“希望号”、中国的“天问一号”、美国的“毅力号”。阿联酋刚刚发射的“希望号”,计划绕火星轨道运行两个地球年,也就是一个火星年,时间也可能更长。它主要是去了解火星大气的情况。我们了解到的信息是,过去火星上不仅有很多水,大气也比较浓厚。由于一些特殊情况,火星上的大气开始大量逃逸。现在,火星上96%的大气是二氧化碳,它正在失去水分等其他东西。当然,火星上还有很多值得人类探索的有趣现象。
23日,“天问一号”从海南的文昌发射基地发射升空,离开地球。火星探测的任务非常有意义,非常激动人心,我祝它好运。希望在之后的进程中,我们能看到“天问一号”的各阶段进展。从升空到进入火星的大气层,再到打开降落层,最终安全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