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无处不在,就是不在银行网点。”《银行4.0》一书作者布莱特·金的这句话颇能体现银行网点如今面临的困境,随着客户脱媒趋势日益明显,银行业离柜率不断上升,不少银行网点关门谢客。
专家认为,未来网点仍会持续减少,但不会消失,网点仍是保持客户黏性的重要窗口,但未来网点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网点投资回报率下滑
据银保监会网站金融许可证信息统计,今年以来,已有889家银行支行或营业所终止营业。不过,在终止营业的网点中,有236家属于重组中银行的网点。
同时,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柜面交易替代率普遍在90%以上。2019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网上银行交易笔数达1637.84亿笔,同比增长7.42%,交易金额达1657.75万亿元;手机银行交易笔数达1214.51亿笔,交易金额达335.63万亿元,同比增长38.88%;电商平台交易笔数达0.83亿笔,交易金额达1.64万亿元;全行业离柜率为89.77%。
随着银行业务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银行网点客流量、交易量正在萎缩;同时,由于刚性的租金和人工成本,网点的投资回报率正在不断下滑。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武雯认为,银行网点关停,一方面是由于疫情冲击带来的影响,银行也是进一步让网点提质增效,低效网点退出。另一方面也是近年来银行加大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所致,一些线下业务线上化发展。
银行网点会消失吗?有机构研究数据表明:国内30%用户只通过手机银行获取银行服务,但此类客户对银行收入贡献最低,使用线上线下多渠道客户的客均收入为前者数倍;银行服务全面走向线上仍需借助网点。
不少专家直言银行不应盲目撤销网点。银行战略专家刘兴赛认为,当前很多银行的网点裁撤只是基于客户减少背景下的运行成本考量,是一种被动性的战略收缩,并没有理清网点在未来银行形态中的角色、定位,并没有将裁撤与未来银行发展结合起来。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网点的过快裁撤会降低对特定群体,比如老年人的服务质量。
智能化进程加快
在不少物理网点关停的同时,银行网点的改造升级也在同时进行。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银行业不断深化网点转型发展,通过科学布局、标准化改造,加快网点智能化进程,促进业务由传统人工柜台向智能设备迁移,持续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性和安全性。截至2019年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达到22.8万个,其中年内改造营业网点15591个;设立社区网点7228个,小微网点达到3272个;在全国布放自助设备109.35万台,其中创新自助设备4805台;利用自助设备交易笔数达353.85亿笔,交易金额61.85万亿元。
此外,去年以来,多家银行的5G网点、无人网点、DIY银行、新零售银行亮相,既为用户提供线上线下多个场景的增值服务,也是各大银行金融科技实力的集中展现。
未来需要怎样的银行网点?武雯表示,未来网点将不断向综合化智能化发展,一方面要加强网点的定位建设,提高整体的经营效率;另一方面要有效提升网点服务水平,塑造银行的品牌形象。
刘兴赛认为,银行网点的减少不是简单裁撤,而是如何在适应未来银行发展趋势过程中调整优化与推进转型。以线上平台为主,以线下网点为辅,线上与线下相融通,强化银行网点与周边生态、社区的交互,是未来银行终端的主要形态。
麦肯锡此前发布的报告提出,除改造网点硬件外,网点运营、营销和服务模式也必须数字化和智能化。银行必须在银行网点规模化应用智能排班、全渠道大数据营销、数字化销售管理等工具,并通过线上线下有力结合为客户在网点打造物理渠道、虚拟渠道和数字渠道的无缝体验。此外,为实现智能网点模式的落地,银行必须整合线上线下数据,提升网点之间资源调配的灵活性,提升网点人员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