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饭书记”的热度持续上升,类似主播账号也开始批量出现。这一现象起源于河南省鹿邑县范庄村驻村第一书记董桂林的走红。他发布的端着碗去村民家中蹭饭的视频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被网民亲切地称为“蹭饭书记”,这个称呼是对他的一种赞誉。
随着董桂林粉丝量和好评度的迅速增长,“蹭饭”成为短视频平台吸引流量的新方式。许多驻村书记、村干部纷纷效仿,不少网络主播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开始拍摄蹭饭视频或进行蹭饭直播。然而,这种做法并不总能得到网民的认可。
一些蹭饭行为变了味。在炎热的天气里,让村民准备丰盛的菜肴,甚至摆上一桌席面,给群众增添了负担。有些主播在饭点过后仍坚持蹭饭,不顾及村民的隐私和意愿,有时还会对拒绝出镜的村民进行冷嘲热讽,这种行为不仅扰民,还带有镜头霸凌的色彩,应当受到批评。
另一些蹭饭者与群众之间存在距离感。有的村干部带着摄影师和工作人员到村民家中,态度显得生硬不自然,让人感觉像是来视察工作。部分网络主播虽然打着关爱老人的旗号,但在直播过程中缺乏对老人的尊重和耐心,导致他们常常遭到拒绝。
还有一些蹭饭行为难以持久。一些村干部上门时携带大量礼品,但若不能长期坚持,反而会让群众感到困惑。而一些网络主播发起“挑战0元在农村蹭饭”,一旦直播间流量不足无法变现,便迅速放弃。
相比之下,董桂林之所以获得满屏点赞,是因为他的蹭饭行为有温度、智慧和情怀。他重点关注空巢老人,陪伴他们吃饭聊天,简单却温暖。他带上面粉、牛奶等实用物品作为慰问,通过一顿饭的时间了解村民情况,增进感情。他还通过拍视频推广本地产品,帮助村集体增加收入。
董桂林的视频中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充满了亲切活泼的互动。他的行为体现了深入群众、为民服务的精神。对于基层干部来说,应该学习的是这种创新实践,而不是仅仅模仿形式。对于网络主播而言,为了带货而蹭饭可以接受,但必须确保商品真实可靠,同时尊重村民,避免将其当作博取流量的工具。短视频平台也应承担起责任,打击不良内容,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