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新型冠状患者突破78.5万时,早先零案例的缅甸迅速在出现第一批感染者后迅速升至目前的14例,并于3月31日死亡一例。缅甸、泰国、中国、老挝等东盟ASEAN架构之下的国家,因为边境接壤和频繁的经贸文化互动,开始面临一次重大的疫情挑战。笔者曾在缅甸进行多次田野考察,此次通过在线访问和新闻追踪,看到一些缅甸疫情侧面,本文试图在信息防疫的角度,提供一些思路。
缅甸民间健康传播的文化和宗教制约
缅甸在外媒(包括中国媒体)眼中,是一个全民信仰佛教的国度,尽管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但是在传播学领域有一个铁律,就是“刻板成见”,而非“正确的常识”是大众传播的基础。正如,许多外国人错误认为中国人都吃狗肉或者都会一点书法和太极一样。
虽然和中国分享2227公里的边境线,这意味通过跨境而居的边民贸易共同承担着潜在的公共卫生风险,但在第一轮新型冠状疫情期间,与中国接壤的缅甸并没有感受到恐慌,反而觉得自己能成为疫情的例外之地。
缅甸的“高枕无忧”从前段时间的政府发言人口中可见一斑,该国政府发言人佐泰曾经(Zaw Htay)认为,缅甸无人感染归功于缅甸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他还说,因为缅甸人习惯用现金而非信用卡付账,所以不可能传播病毒(这句话可以解释为,缅甸通过脏的纸质货币使用,获得了“全民免疫”和病毒耐受力)。昂山素季在3月16日的全国演说中重申国内零确诊,同时号召国人踊跃捐助政府防疫基金。
缅甸仰光友人所发的社交图片:缅甸版本的一米线公共办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