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最高检发布第四批全国检察机关依法办理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并回答记者提问。
湖北洪湖一药店因将进价6毛的口罩1块钱售卖被罚没5.68万元,此事曾引起广泛关注。进销价差4毛算哄抬价格吗?刑事案件中该标准要如何界定?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最高检这次发布的6起典型案例中,便有一起惩治涉哄抬物价的非法经营犯罪案例。
最高检第四检察厅厅长郑新俭提及该案时说,犯罪嫌疑人把进价12元的口罩提价至128元,将疫情发生前售价2元的84消毒液提价至38元,提价高达10倍甚至20倍,仅仅6天,非法经营额就高达100余万元,对于这种行为我们必须依法严厉惩治,形成有力震慑。
郑新俭同时提到,在个案把握上,应综合考虑行为人的牟利动机和程度、经营成本和市场价格传导的客观情况,以及防疫时期经营者及其雇员的生活生计成本等因素,审慎认定行为性质。
12元进价的口罩,竟然卖到128元
据最高检案例通报,犯罪嫌疑人张某、贾某系天津市某大药房连锁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犯罪嫌疑人苏某、王某分别系该公司下属药店的店长。2020年1月21日,张某、贾某决定提高公司下属药店所售疫情防护用品、药品的价格,趁疫情防控之机牟取暴利,并通知各店长执行。
随后,该公司下属7家药店,大幅提高20余种疫情防护用品、药品的价格并对公众销售,其中将进价12元的口罩提价至128元,将疫情发生前售价2元的84消毒液提价至38元。从1月21日起至1月27日案发仅六天时间内,非法经营额达100余万元,严重扰乱当地的防疫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