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军迷和军事观察圈子里有点小沸腾,因为传说中的AIM-260空对空导弹终于在官方材料里“露脸”了——虽然只是在PPT幻灯片上。这款被美国寄予厚望的“超远程杀手”原计划在2026年定型并小批量送到部队手上试用。然而,外界普遍认为这一计划可能会推迟。
从披露的资料来看,AIM-260的性能指标确实亮眼,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我国现役的主力霹雳-15系列。这让不少人开始思考,如果这款导弹真的研制成功,将对我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产生多大影响。
要理解AIM-260的重要性,可以先看看全球主要中距弹的情况。目前,各国常用的中距弹包括美国的AIM-120系列、中国的霹雳-15、法国的“流星”以及俄罗斯的R77-1。这些导弹各有特色,射程和性能也有所不同。
例如,俄罗斯的R77-1型导弹,全长3.71米,全重接近190公斤,最大射程约110公里,被认为与美国的AIM-120C5相当。而最新的AIM-120D3,尺寸略小,长3.65米,重量约152公斤,据称射程可达160至190公里。法国的“流星”导弹,尺寸与AIM-120相近,标称的最大射程在150到160公里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