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暴利的牙科生意凉了吗 资本退潮后的行业变局!牙疼是病,疼起来真要命。牙齿的生意一直与“暴利”相关联,但近年来中国口腔行业经历了巨大变化。号称“万亿黄金赛道”的口腔行业,在今年第一季度全国有超过230家口腔机构突然停业。从2021年突破千亿市场规模的狂欢到如今的一地鸡毛,许多消费者和从业者都感到失望。
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国内口腔医疗行业的增速远超中医诊所和普通全科诊所,成为医疗行业中最为突出的细分市场之一。2015年至2021年间,该行业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预计2023年全行业规模将达到1446亿元。机构数量从2016年的6.5万家增加到2025年的12-15万家,其中民营口腔市场增长尤为显著。
中老年群体缺牙修复率的提升催生了每年约200万颗种植牙的需求;Z世代正畸意识的提高带动隐形矫治市场规模突破150亿元。在口腔行业中,种植和正畸是最赚钱的业务,许多连锁口腔医院的毛利率高达60%。
然而,资本的涌入改变了这一格局。自2018年起,资本对口腔行业的追逐达到狂热程度。2021年,行业融资额突破100亿元,资本普遍采用“快速开店—抢占市场—垄断定价”的模式。这使得行业连锁化率从2016年的不足5%提升至2023年的18%。但这种模式在市场上运行几年后,发现并不可持续。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4年行业实际增速降至5%,远低于资本预期的15%。种植牙和正畸贡献了民营机构60%以上的营收,但随着种植牙价格因集采而骤降,隐形矫治器的价格战导致客单价腰斩,依赖高溢价的口腔机构失去了利润支撑。国家还对牙冠产品进行了竞价,进一步降低了整体费用。2023年种植牙集采落地,单颗费用从均价1.5万元降至千元级别,国产植体单价甚至低至6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