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银行收借款须走正道而非近道 严守程序正义【今日】《56之窗网》
标王 热搜: 贷款  深圳    医院  用户体验  网站建设  机器人  贵金属  桂林市  五角大楼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奇闻趣事 » 正文

媒体:银行收借款须走正道而非近道 严守程序正义【今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7-30 22:11:29  来源:互联网  作者:56之窗网  浏览次数:9

在法治框架下,任何主体都没有利用优势地位绕过法定程序私力救济的特权。2024年,南通市民康某为儿子结婚在银行存款35万元,取款时发现账户被“清零”。当地法院近日审结该案,引发广泛关注。这一事件凸显了银行在资金扣划操作中的法律合规问题,也让公众对担保责任与存款安全有了更多认识。

媒体:银行收借款须走正道而非近道

梳理此案脉络,其实并不复杂:2013年,康某为赵某向银行借款的20万元提供连带责任保证。赵某到期未能还款,银行将赵某、康某诉至法院并胜诉,但未能执行到位。2024年,银行发现作为赵某连带保证人的康某在该银行存入35万元,于是擅自扣划了康某的存款,用于偿还担保债务。

康某认为银行擅自扣划违法且超额扣划,愤而告到法院。法院审理认为,银行越过司法执行程序擅自扣划存款违法,判决银行退还康某超额扣划部分款项9万余元,并赔偿其到期应得利息3000多元。

许多人知道,官司胜诉后,对方若不主动还钱,必须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本案涉及的两个被执行人可能此前账户中都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故而一直没有执行到位。在原来的借款纠纷里,康某不是债务人而是担保人,但如果拒不履行法院生效裁判,依然属于“老赖”。

为何在本案中,被执行人反而有理并且赢了官司?关键在于执行程序问题。银行和借款人、担保人是平等的民事主体,银行没有强制执行的特权。银行发现康某在银行存入35万元,应当将新发现的财产线索立即通知法院,并且申请恢复强制执行,而不是自行扣划,甚至多扣划了9万余元。

强制执行不是“自助餐”。银行作为专业金融机构,负有保障储蓄安全的义务。客户将钱存进银行,托付的不仅是金钱本身,更是对整个金融体系的信任。银行省去该有的司法环节直接扣款,相当于利用自身业务便利和优势地位,将国家司法权“私有化”。

 

  以上就是【媒体:银行收借款须走正道而非近道 严守程序正义【今日】】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56之窗网。
 

本文地址:http://hot1.ffsy56.com/newsdetail1876004.html


版权与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56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56之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以上内容有权利主张(包括但不限于侵犯著作权、商业信誉等),请与我们联系并出示相关证据,我们将按国家相关法规即时移除。
 
推荐图文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

新闻投稿、广告联系客服QQ:3442875907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