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66.05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了5.3%。这一增长速度让欧美日韩等国家感到惊讶。
GDP的增长对国家和百姓都至关重要。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能解决数百万人的就业问题,增加很多人的收入,并且为国家提供投资重要科技项目所需的资金。反之,如果GDP停滞不前,企业难以生存,很多人会失去工作,收入减少,国家也无法在科技、国防等领域进行投入,公共服务如医疗、教育也会受到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GDP增速曾多年保持在10%以上。1978年,GDP仅为0.37万亿元;到2000年,增长至10.13万亿元;再到2010年,达到41.93万亿元。近年来,GDP增速有所放缓,2024年GDP同比增长5%,总量为134.91万亿元。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的发展阶段。与国际相比,中国依然表现突出,2025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远高于美国的1.96%、欧盟的1.4%、日本的1.8%和韩国的-0.1%。
上半年GDP增长的具体表现如下:第一产业(农业)GDP为3.1万亿元,同比增长3.7%,主要受自然灾害影响,导致小麦、水稻等主粮减产。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等)GDP为23.9万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制造业增长6.6%,显示出高端产业升级的趋势。建筑业仅增长0.7%,尤其是第二季度下降0.6%,这与房地产市场低迷和基建饱和有关。第三产业(服务业)GDP为39万亿元,增速高达5.5%。住宿和餐饮业增长5.2%,批发和零售业增长5.9%,房地产业增长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1.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9.6%。这些数据表明,制造业和服务业主导了经济增长,企业和消费者的信心正在恢复。
尽管GDP增长了5.3%,但个人收入增长可能并不明显。这取决于所在行业的状况和个人情况。工资调整需要时间,企业通常在盈利稳定后才会给员工涨薪。然而,长期来看,GDP持续增长将带动普通人的收入水平提高,改善生活水平。
展望下半年,预计财政和货币政策将继续支持经济发展,新兴产业有望加速发展。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由负转正,显示消费开始复苏。如果中美关税谈判取得进展,美联储降息,外部压力减轻,中国经济有望在下半年实现更好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