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小行星探测项目“天问二号”即将发射,预计历时10年,目标是对近地小行星2016 HO3进行伴飞、取样、返回,并对主带彗星311P进行伴飞探测。目前计划于2025年5月29日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不少航天爱好者好奇,为何选择长征三号乙火箭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这背后有其历史和技术原因。长征三号乙火箭自1996年以来已成功发射100次,成功率超过98%,采用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推进剂系统,与西昌发射场的加注设施深度磨合,型号成熟,单发成本低于新一代重型火箭,生产周期更短,符合“天问二号”的低成本要求。该火箭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5.5吨,“天问二号”探测器质量约为5550kg,处于其运载能力范围内。此外,长征三号乙的入轨精度高,能够满足“天问二号”每秒11.2千米的逃逸速度需求,且入轨偏差控制在1米/秒以内,适合在2016 HO3表面采样的任务。它还具备北斗导航卫星及嫦娥系列探测任务的成功经验,通过技术升级提升了可靠性和任务适应性,成为深空探测的首选之一。
选择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也有多方面考量。西昌地理位置优越,纬度较低(28.2°N),地形隐蔽且地质稳定,远离居民区,成昆铁路为其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自1984年起,西昌成功发射了多颗通信卫星、北斗导航卫星以及嫦娥系列探测器,积累了丰富的发射经验。相比之下,文昌发射场虽然纬度更低(19°N),但主要服务于长征五号等大型火箭,更适合大质量载荷的发射。对于“天问二号”这样的任务,西昌的测控站布局更利于全程跟踪,而文昌则侧重于近地轨道任务。酒泉主要用于载人航天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发射,不太适合“天问二号”的深空轨道需求。
综上所述,基于历史经验和现有设施条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和长征三号乙火箭是“天问二号”任务的最佳选择。未来随着更多发射场的建设,将为我国商业航天提供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