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的年轻小伙因不明原因腹泻,一年内体重骤降至67斤,最终被确诊为克罗恩病。2025年5月19日是全球第16个“世界炎症性肠病日”,这种疾病特别容易影响15至49岁年龄段的人群,并且常常被误诊或漏诊。
三年前,恩施的小陈开始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和腹泻,症状从每日四五次逐渐增加到十多次。他在多地就医均被诊断为肠炎,但治疗效果不佳,体重也急剧下降至67斤。直到突发肠穿孔后,小陈才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被确诊为克罗恩病。经过治疗,他的炎症得到了控制,体重也开始恢复。两年来他坚持规范用药,病情一直稳定。
中南医院消化内科行政副主任叶梅教授指出,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与遗传和免疫因素有关。过去20年间,我国该病发病率增长了约20倍,预计2025年患者总数将超过150万人。
叶梅强调,IBD的症状与普通肠炎相似,因此误诊和漏诊率很高。如果出现持续腹泻、腹痛、便血、不明原因消瘦等症状,应及时找炎症性肠病专科医生就诊。重症患者每日腹泻次数可达10至30次,还可能伴有肛瘘、肛周脓肿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社交,许多患者因此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被迫中断学业或工作。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该病的治疗取得了重大突破。自2020年以来,已有多种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问世,医保政策也让更多患者受益。然而,规范治疗仍然至关重要。很多患者在症状缓解后自行减药或停药,这极易导致病情反复甚至恶化。因此,患者一定要遵医嘱,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