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海域赤潮未影响鱼类候鸟 持续监测中[今日]《56之窗网》
标王 热搜: 贷款  深圳    医院  用户体验  网站建设  机器人  贵金属  桂林市  五角大楼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头条资讯 » 正文

深圳海域赤潮未影响鱼类候鸟 持续监测中[今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1-12 03:27:29  来源:互联网  作者:56之窗网  浏览次数:40

1月10日,深圳市海洋发展局通报称,深圳海域自观测到球形棕囊藻赤潮灾害爆发以来,珠江口深圳湾海域的赤潮仍在持续,但海面未见大量鱼类死亡,暂未对候鸟造成影响。大亚湾海域的赤潮已基本消退,水色基本恢复正常。

深圳海域赤潮未影响鱼类候鸟

2024年12月19日,深圳市海洋发展局通过海上观测浮标及海底视频发现深圳海域出现海水水质及水色异常现象,随即启动《赤潮灾害预警监测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开展现场监测和连续跟踪监测。此次海水异常现象是由于球形棕囊藻集中暴发引起的赤潮,相关信息已共享至相关部门。

深圳海域赤潮未影响鱼类候鸟 持续监测中

本次赤潮灾害由球形棕囊藻暴发引起,表现为球形棕囊藻胶质囊体在近岸海域大量聚集,导致海域呈现大面积斑块状或条带状的黄褐色或暗褐色水色异常现象,并可能伴随因囊体破败导致的海面浮沫及异味。深圳湾沿岸多个区域发现的赤潮中,棕囊藻胶质囊最大密度在9个/升至89个/升之间,伴有叶绿素显著升高。目前,深圳湾海面未见大量鱼类死亡现象,暂未对候鸟造成影响。南澳部分沿岸海域同期也发生球形棕囊藻赤潮,但目前大部分已消退,仅少量零星分布。

深圳海域赤潮未影响鱼类候鸟 持续监测中

近年来,南海区域引发赤潮的赤潮生物包括球形棕囊藻、骨条藻、纺锤角藻和洛氏角毛藻共4种。其中球形棕囊藻引发赤潮的次数和累计面积均最多,多发于福建、广东、广西及海南近岸海域。深圳海域曾9次发生不同程度的球形棕囊藻赤潮,多见于11月至次年2月,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征,从暴发到消退往往需要一周至数月不等,且很难通过人工方式清除,通常只能待其自然消亡。

 

  以上就是【深圳海域赤潮未影响鱼类候鸟 持续监测中[今日]】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56之窗网。
 

本文地址:http://hot1.ffsy56.com/newsdetail1850036.html


版权与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56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56之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以上内容有权利主张(包括但不限于侵犯著作权、商业信誉等),请与我们联系并出示相关证据,我们将按国家相关法规即时移除。
 
推荐图文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

新闻投稿、广告联系客服QQ:3442875907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