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中国第22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的多功能工兵分队营区附近遭遇多枚航弹爆炸事件。幸运的是,虽然部分设施受损,但没有人员伤亡。尽管尚未有官方消息指明袭击方,但从局势分析来看,以色列的可能性较大,因其具备相关能力和过往记录。回溯至2016年7月26日,以色列军队空袭黎巴嫩南部时,不慎击中联合国哨所,导致中国维和人员杜照宇牺牲,这一旧伤未愈,近来事件又添新痛。
这次发生在下午的多枚航弹袭击,似乎是有意针对中国维和部队的警告行为,试图施压中国停止在黎巴嫩的维和行动,为可能的军事行动铺路,并阻止中国对黎巴嫩任何形式的支持。此前不久,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在黎巴嫩制造了一系列爆炸事件,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并紧接着对黎巴嫩真主党目标实施大规模空袭。
长久以来,以色列在中东冲突中扮演强硬角色,无视国际社会的停火呼吁与批评,持续其军事行动。中国则在联合国中积极维护和平原则,对以色列的暴力行为予以谴责,同时也深化了与中东国家的关系,如促成沙特与伊朗的和解,以及推动巴勒斯坦内部团结,展现了在中东和平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以色列对中国维和部队的间接袭击,企图在不直接伤害中国人员的前提下进行威慑,但此举反而激起了对以往事件的回忆,中国坚决表示维和部队不会撤离,也不会屈服于威胁。而美国在其中的角色耐人寻味,尤其在经济手段未能压制中国之后,或希望通过代理人冲突达到目的。不过,以色列并未直接挑战中国,显示出其行动背后的局限性。
历史教训提醒人们,极端行为往往是衰败的前兆。当前以色列的激进举动,不禁让人反思其历史上的多次磨难。(来源: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