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电商平台的发展,极大丰富了广大网民的购物体验,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消费者带来了“选择的烦恼”,一大批第三方测评机构、博主也随之出现在各类互联网平台。然而,测评市场鱼龙混杂,不少掌握着流量密码的测评博主,依靠编造虚假内容来博取眼球,实验设计不严谨、破绽百出,结论判定主观臆断,以测评之名行带货之实,看似客观中立实则为了利益,且其诋毁商品、踩多捧一的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正常经营秩序。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今日头条与中国食品报融媒体中心盘点了食品领域常见的“伪测评”案例,用科学的解读打破信息差,消除公众焦虑。
案例一:
姜黄素试纸检硼砂,碱性食材遭“误杀”
长期以来,各种用试纸检测面制品中是否含有硼砂的短视频充斥网络空间,且千篇一律——“主角”将一种黄色试纸伸进浸泡过面制品的提取液中,发现试纸颜色变红,便断定面制品中掺杂硼砂。该类试纸的显色物质是姜黄素,检测原理是硼砂在酸性溶液中会生成硼酸,而硼酸遇到姜黄素会生成红色的配合物。但是,姜黄素在碱性环境中也会变红。若面制品中含有蓬灰,制作面食过程中用到了食用碱,样品入水后,蓬灰中的碳酸钾及食用碱中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会发生水解,产生氢氧根离子,导致姜黄素变红;食材中天然的金属离子,比如铁离子,也会和姜黄素结合,形成红色配合物。此外,视频中对样品的处理手法、取样操作不规范,不排除样品中含有其他干扰物质,导致结果呈现假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