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冬以来,呼吸道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1月14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上,专家研判认为,我国将继续呈现多种呼吸道病原交替或共同流行态势,短期内仍将以流感病毒为主。世界卫生组织首席流行病学家玛丽亚·范·科霍夫认为这是由于“免疫落差”,亦有人持“免疫缺陷”理论。呼吸道疾病叠加,究竟是源于“免疫落差”还是“免疫缺陷”?这与长新冠又有何关联?2024年还会“病毒大乱炖”吗?以下为腾讯新闻《一起来唠科》与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微生物学家金冬雁的对话实录:一、新冠不是艾滋病毒,免疫缺陷理论是外行臆想问:针对我国目前呼吸道疾病激增的现象,有理论认为是由于“免疫落差”,如世界卫生组织首席流行病学家玛丽亚·范·科霍夫;还有人持“免疫缺陷”理论,认为是由于大部分人都感染过新冠病毒,新冠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们更加容易感染病毒和细菌,产生的症状也就更重。二者有何区别?我们可以想办法弥补吗?
金冬雁:
区别大着呢。“免疫落差”也被称作“免疫鸿沟”、“免疫债”(编者注:Immunity Gap,免疫落差即新冠流行后一些儿童缺乏对部分呼吸道病原体的抵抗力)是封控造成很多人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少了,面对新病毒的免疫力没有那么强,甚至一些小孩根本没有免疫力。
人类本来是跟多种病毒共存的,我们现在对付的病原体基本上都是几十年、几百年来跟人类共存的,人不能与病毒共存或者人和病毒“你死我活”本来就是荒谬的。但至于是否真的有“免疫债”这回事,我们还是要去看大数据和世界各国的情况。很多国家在去年、前年也曾有医院人满为患、出现较多已知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情况,各地也都平安度过了,流感情况也并没有比疫情前流感最严重的年份严重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