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秦淮区检察院披露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典型案件。王先生经常接到辅导班的推销电话,对方还说出了孩子的个人信息。警方发现,张某和潘某用比特币购买大量个人信息加价兜售,违法出售初中生个人信息300多万条,获利2000多元。
检察机关以"刑事+公益诉讼"模式办理此案,建议判令张某、潘某连带赔偿社会公共利益损失10万元。这一诉请获得法院判决支持。公益赔偿金将以制作宣传手册、开展法治进校园等方式,用于提高未成年人信息保护意识。
根据警方调查发现,2020年5月,张某在通过翻墙软件浏览境外信息时,发现有人明码标价贩卖公民个人信息,这给了他赚钱的“灵感”,于是和另一位“同行”潘某购买个人信息后再加价兜售。
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四级检察官助理曹艳晓介绍:“嫌疑人在某软件上用比特币购买了大量个人信息,建立起包含学生信息、房主信息、母婴数据、保健品数据等各类数据的‘数据库’,并在网络平台发布广告,加价兜售公民个人信息。”
据悉,嫌疑人一般先给对方发送几百条个人信息,用于测试数据的真实性,之后再进行大批量数据交易。经审查确定,犯罪嫌疑人违法出售初中生个人信息为300多万条,案发时可查明的获利数额为2000多元。
“刑事+公益诉讼”
引入“外脑”诉请10万元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