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网络之上关于俄乌冲突的分析连篇累牍,图片视频铺天盖地,从观感上,这场战争似乎在全世界面前直播。
新媒体时代,“信息比炮弹跑得快”。而其中有两个传播特点尤为值得关注,一是,信息泛滥、真假难辨。热传的“乌克兰父亲泪别女儿”视频实则大乌龙,而蛇岛士兵有无阵亡、是否投降已来回“辟谣、反转”多次,就连乌克兰总统发布的坚守视频都被指是离开前提早录好的演出。二是,情绪泛滥、加剧撕裂。在“后真相时代”,情绪远比事实更有市场,战火进一步放大了这一趋向。全球舆论场各种意见观点上下翻飞,极大挑动着网民情绪,引发广泛争吵甚至互撕谩骂。可以说,俄乌之间的战火已然“烧”到了互联网之上,其中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引人深思。
实际上,看似“透明”的直播以及随之形成的舆论生态,并非是“自然生成”的。一方面,“真相是战争的第一个受害者”,舆论战一直是战争的一部分。本次冲突中,各方已经从单纯对外释放消息,演变为在全球互联网上争夺话筒,而声量高低和其在全球的舆论控制权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大量别有用心之人也在借题发挥,试图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比如,近几天,中国舆论场上冒出不少来路不明的极端言论,继而被一些势力拿去大肆炒作。“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排除网上个别人无知恶俗,但大肆鼓噪并将之渲染为普遍现象,给全体中国人贴标签、扣帽子,极力挑动反华情绪,就其心可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