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作为全国安全用药月的重要项目之一——“企业家责任论坛暨中药饮片质量与发展对话”在京举行。图为中药饮片质量与发展对话环节。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裴小阁/摄
图为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司司长,中国中药协会资深副会长、中药饮片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张世臣发言。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裴小阁/摄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11月30日讯 (记者 徐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药饮片有怎样的发展?在11月29日举行的全国安全用药月的重要项目之一——“企业家责任论坛暨中药饮片质量与发展对话”活动上,中国中药协会中药饮片专委会名誉主任张世臣指出,通过国家大力扶持,中药炮制技术获得了提高,推动中药饮片从手工化转向科学、标准的工业化生产。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饮片专委会名誉主任张世臣介绍,受技术、资金等条件所限,我国中药饮片在60~70年代主要由手工作坊生产,完全依赖老药工的经验来分辨药材的形色、质地、气味,对药材进行加工,缺乏规范、标准化的大型中药饮片厂。
张世臣表示,过分注重经验,缺乏标准的技术方法和科学炮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药饮片的发展。
图为康美药业质量总监姜涛发言。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裴小阁/摄
70年代中后期,国家对中药饮片行业逐渐提高重视。国务院重点扶持44个中药饮片厂向规模化转型,并逐渐发展成上千个中药饮片工厂。康美药业质量总监姜涛在介绍企业发展经验时谈到,借助标准化管理,康美建立专门的药材基地,从源头保证饮片质量安全。企业成功实现了从小型手工化工厂向大型标准化工厂的转变,2017年年销售额超过360亿,每天生产中药饮片约15吨。
同时,国家还加大力度投入中药饮片的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进一步助力中药饮片产业向科学化、标准化发展。“40年来中药饮片行业发展迅速,特别是一些新技术、新方法的出现。我国在饮片炮制原理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过去外国专家无法攻克的科学壁垒,现在我们自己也能研究中药炮制原理。总体来讲,各方面的进步,都在推动中药饮片行业前进。”张世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