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倪伟)北京有400多名长城保护员,分布在全城六个区。陈青春是其中普通一员,但北京市凌明早就听说过他的名字。
“去年长城文化节闭幕仪式上,评出了首批十名最美长城守护人,您是第一个上台的啊。”新年前的一天,凌明在北京文物局的小院儿里一见到陈青春,就热络起来,“当时对您印象就很深。”
在参加新京报“幸福大街对谈”录制时,当了一年多长城保护员的陈青春,与文物主管部门领导第一次坐下来聊天。他谈及与“驴友”的交锋、巡护长城的恶劣环境,以及对长城保护的建议,带来了很多一线的消息。
陈青春的工作,是北京市近年来加强长城保护的缩影,他也是专职长城保护员制度探索者中的一员。“我们得到了一线保护员真实的想法,对以后的制度完善会有帮助。”凌明说。
2020年12月31日,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凌明(右)与昌平区长城保护员、十大最美长城守护人之一陈青春(左)对谈。新京报记者浦峰摄
巡护长城最难的是什么?
对谈前一天,北京突然降温,昌平郊外山区更冷。陈青春所在的昌平区流村镇长峪城村,气温降到零下20摄氏度之下。
“到了冬天,长城上气温得有将近零下30摄氏度,想吃口热饭根本不用想。现在是有自发热食品,但你都伸不出手啊。”
2019年起,陈青春成为北京长城保护员,工作地点就是从小就熟悉的长城。每周五天,他带着望远镜、干粮和水,步行7.5公里山路到达长城脚下,单程近两小时,然后才开始一天的巡护。
凌明最想知道的是,巡护长城,最难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