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草案)》提请审议。
相比于2005年版的保护条例,此次重新制定明显扩大了保护范围,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不再限于中心城区,而扩大至全市范围的古村落、古树等。
市“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多名代表、委员,其中不乏全程参与立法调研的专家代表。他们详解了此次条例重新制定背后的考量,并提出修改意见。
1月18日,东四南、北大街环境整治提升主体工程完工,“修旧如旧”留存古都特色。新京报记者王贵彬摄
1保什么
保护范围从老城扩展到全市
“与2005年版保护条例相比,这次条例重新制定的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扩大了历史文化名城范围,从此前的中心城区扩大到了全市范围,农村地区的历史建筑也纳入了保护范围。”市人大代表、北京城建天宁消防总经理黄一品多次参与了条例重新制定的调研。
条例草案规定,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范围涵盖北京全部行政区域,主要包括老城、三山五园地区以及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等。
“上一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主要涵盖范围是老城,就是北京经典的‘凸’字形的老城范围。”市政协委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舒小峰也看出了这个变化,而正在重新制定的条例,保护范围和对象已经扩大到了整个北京市范围之内,包括三山五园、三个文化带、古村落、古道等都在保护范围内,核心区固然是重中之重,但注意力不仅仅局限在核心区。
舒小峰认为,这点意义很大。“把整个北京都纳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里,不仅老城的胡同、四合院不能再拆,古村落、古道等历史景观也要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