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作为我们社会文化的他者,不断凭借其完善的福利制度和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引发关注。
一方面,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0年的预测,挪威、丹麦、冰岛、瑞典、芬兰的人均GDP均占据全球前十五,北欧各国优渥的生活水平及稳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是各国学习效法的目标。另一方面,北欧的人文内核也在多个层面引起热议,比如,在巨大的社会交往压力下,不少年轻人也自诩为“精神芬兰人”以表达自己的“社恐”属性。
《芬兰人的噩梦:另类芬兰社交指南》,卡罗利娜·科尔霍宁著,李浚帆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
不少Youtube、bilibili博主的北欧生活记录也收获不少订阅者,使北欧与“治愈”、“极简”和“自足”等生活方式等关键词联系起来,成为人们在当下忙碌生活的短暂逃离。
图片来源于Youtube的瑞典博主@Jonna Jinton。
《自足的世俗社会》作者菲利普·朱克曼(Philip Zuckerman)是加利福尼亚克莱蒙特市皮茨学院的社会学和世俗研究教授。北欧的自足生活对其而言同样具有吸引力,在2005年5月至2006年7月,他同家人在斯堪的纳维亚生活了14个月。作为来自一个充斥着“宗教激情”的社会学研究者,朱克曼以丹麦和瑞典社会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北欧人的宗教信仰和世俗文化,访谈了近一百五十位不同年龄层次和教育背景的对象,指出北欧是一个基本没有上帝的社会,同时具体向读者展现了当地社会的世俗精神图景。
朱克曼提出,宗教观念淡薄的世俗社会不仅可能存在,而且完全可以做到温文尔雅、令人愉悦,给人们带来自足、幸福的生活。此外,社会的高度发达与宗教并无关联,宗教的影响可以为社会带来医疗和教育的发展,但是同样有可能带来混乱、紧张和暴力。[WT1]
北欧的世俗化状态分为“不情愿/沉默”、“和善的冷漠”和“彻底的忽视”三种形式,分别表示当地人对自我是否信仰上帝的三种认知。同时他也试图回答了北欧形成这种世俗化状态的原因。
作者认为,即便没有对上帝的坚定信仰,北欧人从自足的世俗精神出发,形成其特有的对生命和死亡的“生活哲学”。但同时,宗教信仰并没有在这片土地上消失,并通过不同的形式渗透在日常之中。
在北欧,宗教更多充当了一种文化角色。正如汉斯·劳恩·伊韦尔森所说:“对其信徒来说,一种传统宗教不必充满深刻的神学信仰,也不必受到虔诚的追随。归根结底,这种宗教存在于意识和文化认同的最深层。”
以下内容整合摘编自《自足的世俗社会》一书,较原文有删节修改,经出版社授权发布。
一、充当文化角色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