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张璐)徐志长23岁来到天坛,在绿化班养过月季,写过天坛申遗报告,也作为副园长为国内外数十位政要贵宾当过“导游”。作为天坛的“推销员”,这位老天坛人孜孜不倦地把天坛故事讲给世界听。
今年是天坛建坛600周年,新京报记者专访了年过八旬的天坛原总工程师徐志长,听他讲述自己和天坛一起经历的“往事”。
徐志长在天坛公园留影(翻拍)。受访者提供
回忆往事:从遍地果树到保护文物
新京报:你23岁来天坛工作,当时天坛是什么样的?
徐志长:1962年,我从北京林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了天坛,当时天坛就像农场一样。天坛主要面积有4000亩,天坛管着的2000多亩地中有1000亩是果园,果园下边有很多农田,种着高粱、白薯和黄豆等农作物。
因为当时刚刚过了三年困难时期,咱们国家当时执行的是园林绿化结合生产的政策,天坛也迫切希望尽快实现自负盈亏。那会儿果树虽多,但大多是上世纪50年代末栽种的,还没进入结果期。当时不时兴旅游,一张门票只有5分钱,公园门票收入也很少,职工收入也少。
在小果树行间耕地准备种粮食蔬菜。天坛公园供图
果树间实行套种,圜丘西南果树间作草莓畦。天坛公园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