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申遗最终目的是让更多人热爱太极拳
北京时间12月17日晚,我国申报的“太极拳”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引发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太极拳源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距今有300多年历史。
太极拳申遗是如何准备的?面对此前人们对于“浑元形意太极拳掌门人”马保国事件的质疑,“太极拳界”又如何评价?新京报先后采访了温县政协副主席、原温县太极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导小组副组长严双军和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陈斌。
严双军:太极拳传播要靠语言沟通
太极拳“七流派”共同申遗
新京报:太极拳申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严双军:2006年5月,太极拳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2008年9月,我接到通知,被抽调到焦作市参加太极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工作。当时时间很紧,河南省文化厅也派出专家帮助我们分析研判、填写申报文本、准备收集申遗资料。我们又到北京去接受文化部专家的指导。
新京报:当时,申遗的方案是如何准备的?
严双军:方案修改完善的次数太多了。如果当年申报不能通过,四年之内不能再申报,我们觉得时间仓促,就把申报先撤下来了。
2009年,我们又把文本详细进行了修改,重新制作了申遗宣传片,准备再次申报。但当年又有了新的规定,一个国家只能报两项,太极拳没有被列入。再后来,申遗规则又变了,一个国家一年只能报一个项目,再往后两年报一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