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你是什么垃圾
原标题:北京版“你是什么垃圾”来了
5月1日起,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北京版的生活垃圾分类怎么分?不分怎么罚?做好准备了吗?如何确保新规落地实施、形成长效机制?围绕社会关注的北京垃圾分类四大焦点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焦点一:
怎么分,谁来分?
【看条例】北京生活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大类。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是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责任主体。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要带头开展垃圾减量、分类工作,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看实践】家里是不是要摆放四个垃圾桶?其实不然。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提出,北京市居民可在家中设置“两桶一袋”,即两个垃圾桶,一个放厨余垃圾,一个放其他垃圾,而纸张、塑料瓶等可回收物单独放在一个袋子里。对节能灯、蓄电池、水银血压计等有害垃圾可以投入有害垃圾收集容器。
据了解,北京垃圾分类不实施“定时定点”,也不采取强制撤桶和厨余垃圾破袋投放,而是灵活采用固定式、流动式等方便居民交投,其中固定式主要包括固定桶站和专人值守的分类驿站。
厨余垃圾与其他类垃圾混放混装是制约垃圾分类的一大难点,对此,北京市城管委固废处相关负责人说:“现阶段,我们更追求厨余垃圾分得纯,餐巾纸、牙签可不能图省事扔进厨余垃圾,得丢到其他垃圾中。”
【专家说】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说,“四分法”中的“其他垃圾”发挥“容错作用”,也就是说,如果居民无法十分精准地判别,可以将其置于其他垃圾中。这种做法可操作性高,也能减轻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抵触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