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国继续火上浇油……
来源:瞭望智库
近日,成千上万的巴勒斯坦人在约旦河西岸举行示威活动,反对美国提出的所谓“中东和平新计划”,同时表达对巴勒斯坦政府的支持。示威者向临近的犹太人定居点进发,随后与以色列安全部队发生冲突。巴勒斯坦示威者向以色列军队投掷石块,以军则发射催泪瓦斯驱散人群。
此前,美国公布了所谓推动解决巴勒斯坦与以色列问题的“中东和平新计划”,这份延宕三年之久的“世纪协议”,因美国中期选举、以色列大选几经推迟,终于正式出台。
在长达100多页的方案中,美方在耶路撒冷地位、巴以两国边界、约旦河西岸以色列定居点等巴以问题的核心内容上,被指明显偏袒以色列,协议出台后随即遭到除以色列外的国际社会及多方舆论的批评和抵制。
ink=""/>
2月11日,在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在安理会中东局势和巴勒斯坦问题公开会上手持地图发言。新华社记者李木子摄
文|潜旭明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巴以和谈30年兜兜转转
巴以和谈进程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和谈进程,在克林顿政府时期曾取得重大进展。
1993年,巴以签署了《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规定巴勒斯坦最终地位的谈判将在1999年5月4日前解决。1996年5月,巴以开始就巴勒斯坦最终地位问题进行最后阶段谈判。其后,还出台了中东和平“路线图”、“阿拉伯和平倡议”、协议框架等。
然而,内塔尼亚胡当选以色列总理后,一改“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提出“以安全换和平”,巴以最后阶段谈判停滞。
随着2014年新一轮巴以和谈的破裂和“护刃行动”在加沙地带重燃战火,巴以双方屡屡发生冲突,在耶路撒冷的归属、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回归、巴以边界划定等棘手问题上分歧太大,巴以和谈一直停滞不前。
特朗普执政以来,在巴勒斯坦问题上接连出手:先是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其后又把美国驻以色列使馆迁到耶路撒冷。特朗普计划重启巴以和谈,并交由总统高级顾问、其女婿库什纳和格林布拉特等人起草和谈的秘密文本。这份试图推动巴以双方实现最终和平的文件被称为“世纪协议”。
2018年9月,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上表示,打算在2至4个月内发布这份和平方案。由于2018年11月正值美国中期选举,特朗普将协议推迟到2019年2月公布。随着内塔尼亚胡宣布解散以色列议会并于2019年4月举行大选,美国再次推迟公布日期。
2019年6月,在巴林举行的“和平促繁荣”经济研讨会上,库什纳重点推介了“世纪协议”经济部分的方案,主要涉及在巴勒斯坦投资、兴建基础设施和解决就业等问题。其内容包括:在未来10年促成对巴勒斯坦超过500亿美元的投资,为巴勒斯坦人创造100万个就业岗位,将巴勒斯坦失业率降至接近个位数等。
2019年6月25日,在位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联合国西亚经济社会委员会总部前举行的示威游行中,一名示威者手举写有反对“世纪协议”等口号的牌子。
特朗普宣称,该协议提出可行的两国方案,为双方提供双赢机会,将为中东带来“新黎明”。但巴方认为,该方案有损巴勒斯坦人民的权利,拒绝参加研讨会和接受协议。
今年1月底,特朗普又宣布了“世纪协议”的政治方案。这份长达100多页的方案基本让以色列实现了它数十年来的大部分诉求,包括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不可分割的首都”,承认以色列对约旦河西岸大约30%领土的主权。然而,根据该协议,数百万巴勒斯坦难民依然难以重返家园。协议仅同意部分难民回归未来的巴勒斯坦国,数量由以方决定,其他难民仍将继续居住在约旦等国家。
“世纪协议”部分内容很像内塔尼亚胡2000年1月出版的《持久的和平》第八章中的和平计划,该计划是他在1999年以色列大选失败后制定的,因而内塔尼亚胡称“世纪协议”是“实现持久和平的现实途径”。
与此相反,在协议制定过程当中,作为协议的一方,巴勒斯坦全程未参与讨论和拟定。巴勒斯坦被迫接受美方提出的“愿景地图”:一个分裂成多块、由高速公路连接的国家,以及确保新闻自由、选举自由、宗教自由、独立司法等一系列要求。因而,巴勒斯坦人绝大多数反对这一协议。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表示,巴方拒绝接受中东和平新计划,并将断绝与以色列和美国的“一切关系”。
2
特朗普在中东政策上破旧立新
特朗普政府从“美国优先”和“实用主义”出发,对其中东政策进行了调整:
一方面,美国在中东实行战略收缩,加大了对印太地区的战略投入;
另一方面,以打压伊朗为抓手,建立“阿拉伯版小北约”,拉近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打造“美国—以色列—沙特”反伊朗阵线。
特朗普政府将巴勒斯坦问题放在其全球战略框架中考虑,推出“世纪协议”,一方面取悦美国犹太利益集团选民,为其竞选连任造势,一方面借推动巴以和谈,拉近以色列和阿拉伯关系,营造有利于美国的战略环境。
美国国内政治层面对以色列的支持更多来源于对以色列的同情和好感。这其中既有意识形态、价值观因素,也有宗教因素,基督教福音派对以色列的支持甚至超过犹太人。在这种背景下,特朗普偏袒以色列,在国内政治上可守可攻,巩固基督教福音派的选票,为竞选连任打下基础。
不仅特朗普,副总统彭斯、时任国务卿蒂勒森和时任国防部长马蒂斯等高官也纷纷到访以色列。除了与以色列交流对地区问题的看法外,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美以双方的战略合作关系。在加强双方政治关系的同时,美国与以色列的军事合作也进一步提升。
但是,在巴以冲突仍然严重对立的背景下,特朗普对以色列的倾力支持必然遭到巴勒斯坦方面的强烈反对。
特朗普政府在巴以问题上遵照“美国优先”、“实用主义”原则推动单边主义,在巴以问题上极力偏袒以色列,推出一系列大胆的新举措。
2017年12月,特朗普政府正式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的首都,其后,将美国使馆迁往耶路撒冷。
图为耶路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