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锐参考|澳大利亚火灾肆虐之际,美国却有人将另一场大火“甩锅”中国——
本周,让世界揪心的,除了中东可能会燃起的“战火”,还有澳大利亚仍在熊熊燃烧的森林大火。
这场始于2019年9月的大火,在澳大利亚已经持续4个月,造成至少24人死亡、数百栋民居和数千公顷土地被毁。
▲这是1月7日在澳大利亚袋鼠岛拍摄的林火过后的景象。(新华社/欧新)
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美国《纽约时报》却选择性无视了澳大利亚山火,转而“关心”起了巴西,称亚马孙雨林的火灾是中国人对肉类的需求“间接导致”的。
如此牵强的逻辑以及双重标准,立刻遭到了国内外网友的“围攻”。
亚马孙雨林大火怪中国人不吃人造肉?
“中国人每吃一块肉,亚马孙雨林里就冒出了一股烟”。
你没有看错,这句荒谬至极且毫无根据的话,正是《纽约时报》文章中的原话。
1月7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提问:中国会购买人造肉吗?
ink=""/>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这篇看似是介绍中国消费市场的科普文,实际上夹杂大量“私货”。
文章称,美国一家人造肉类公司——“不可能食品”公司在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的展位并不理想。
而这一展位安排立刻被该报联系到中国人对人造肉的态度上,并称将人造肉卖到中国并不容易,许多中国的中产阶级消费者仍将肉视为重要的身份象征。
文章一边塑造中国人“抵制”人造肉的形象,一边引用专家的话批判肉类生产,称肉类生产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中国对猪肉和牛肉的需求不断增长,造成了很大的环境破坏,包括水资源短缺,热浪以及亚马孙雨林的森林砍伐。”文章称。
由此,《纽约时报》完成了“中国人不吃人造肉破坏环境”的一整套论证。
然而,就在妄称中国人不爱吃人造肉的同时,文章还介绍,“不可能食品”公司在进博会展出时,展位排起长队。
而“不可能食品”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斯坦福大学生物化学荣誉教授帕特里克·布朗还表示,将在中国建立永久性办事处,并称公司近期又推出了新产品,吸引中国消费者。
描述如此前后矛盾,顿时让看到文章的不少外国网友忍不住给《纽约时报》“补课”:
中国网友:“澳洲的大火,也是美国人吃出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