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粮食直补:从补给“有田人”到补给“种田人”《56之窗网》
标王 热搜: 贷款  深圳    医院  用户体验  网站建设  机器人  贵金属  桂林市  五角大楼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市场 » 正文

四川粮食直补:从补给“有田人”到补给“种田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2-17 13:48:19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258信息网  浏览次数:111
 按照“有种有补,无种无补,谁种粮谁受益”的原则,宣汉县不撒胡椒面,将补贴款发放到种粮者手中——

  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作为国家的一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在我省已连续实施十年。2013年以前,这种补贴普遍实施 “吃大锅饭”、“撒胡椒面”的办法,即按土地承包面积来算补贴,种得好,种得坏,种不种,都要给钱补贴,种粮者的积极性无法充分调动。去年3月22日,我省正式启动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调整完善试点工作,从9个市州选取了12个县(市、区),按照“有种有补,无种无补,谁种粮谁受益”的原则,将补贴直接发放给种粮户。

  春耕将至,第一年试点的基础工作已近尾声,补贴款即将在3月底发放到种粮者手中。种粮者种粮的积极性有没有提高?对于试点又有哪些建议?在春耕前夕,记者赴12个试点县之一的宣汉县,选取5个乡镇进行调查。

  □本报记者 万瑶

  算账·两个变化来比较

  变化一:种粮户积极性提高,撂荒耕地减一成

  从补给“有田人”到补给“种田人”,粮食直接补贴试点的最大变化就在由“大锅饭”变为“谁种谁补”。

  “现在我不仅种自家的地,还把外出务工兄弟的地一起种了。”说这话的是大成镇石笋村的村民牟正金,已经70岁的他,家里已种了5亩地,听说政策只对种粮人补贴,就跟兄弟商量,把兄弟那5亩地也包了。

  以牟正金所在的大成镇为例,其耕地面积有24257.58亩,2012年仅大春耕种面积就达到了23490.2亩,抛荒面积仅为3%,较往年减少近一成。

  宣汉县财政局副局长廖风华介绍,“从乡镇上报数据分析,耕地面积68.73万亩,大春作物种植面积63.86万亩,剔除园区、建设等占地全县基本实现了满栽满种。”

  变化二:政策调整带动人回流,种粮收入增加

  “我家7亩地,一年的种粮补贴还有千把块钱,要是不种,那好可惜哦。”花池乡堰沟村村民徐世宗往年都在县城打工,去年听说不种不补,索性辞了工作回家种田。

  不种地就领不到补贴,这是试点的一条硬规定。这条规定让外流农村人口回流。

  峰城镇雁滩村村支书吕海昌说,2013年以来,担心不种拿不到补贴,加之荒地开荒成本过高,该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已有少数回乡种田,务工的也基本将耕地拜托给亲友来种了。

  徐世宗给记者算账:大春种子、化肥、薄膜等农用资金每亩投入大约为250-300元,大春种植水稻和玉米,每亩毛收益在1400元左右,算下来,大春七亩地的收益在7000元上下,加上补贴,仅种粮每年能获得8000元左右收入。

  宣汉县财政局统计,实施粮食直补以来,通过调查概算,全县户均面积2.7亩左右,专业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中高产田大小春满栽满种每亩毛收益在1200—2000元,加上代耕代种或土地流转的土地,主要劳动力种粮面积5—10亩的较多,直接补贴试点能解决大部分生产资料投入,农民种粮收入较往年有大幅提高。

  声音·三个建议来听听

  建议一:补贴种类能否增加?

  记者在大成镇、普光镇、花池乡、峰城镇以及天台乡走访时发现,耕地里除了一小部分种上了土豆一种属于补贴范围的作物外,大部分种的都是油菜。“种土豆没什么收益,我们还是愿意种油菜。”大成镇马滩村村支书罗启瑞说,今年该村共有1040亩耕地,在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大春季节基本实现满种,荒地较以前减少了近200亩。“但小春就不行了,整个种植面积也就几百亩。”

  在宣汉,这种情况很普遍。据统计,该县68.73万亩的耕地面积中,小春剔除油菜种植面积,仅占整个耕地面积的30%。廖风华介绍,宣汉县属产油大县,作为小春习惯种植作物,油菜在全县范围内播种面积非常大。“建议将油菜纳入补贴品种,激发农户种植的积极性,减少小春撂荒面积。”

  建议二:领补贴程序有点繁琐,能否简化点?

  试点政策让种粮人受益,领补贴却让种粮农民和基层干部都觉得麻烦。

  按照规定,种粮人要领补贴,在小春要经过面积登记、社公示、村公示、镇公示,到了大春,这个程序又要再走一次。在最后发放之前,还要再公示一次。

  “前前后后7次公示,一次7天,每年公示就要49天。”普光镇支溪村村支书冯明说,“推进此项工作占去近一半时间,不是怕麻烦,是怕耽误了其他工作。”“这样公示,我们去核实的时间也多了。”村民罗国章说。

  为此,冯明建议,能否将大春、小春的两次登记和公示简化为一至两次,“在四五月间,大小春交替之时,这个时候既能看到小春种了好多,也能看到大春种了好多。”

  建议三: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

  在五个乡镇的采访中,还有一个问题令人担忧——谁来种地?

  在天台乡尖包村,记者能够采访到的村民均在40岁以上,该村1200名劳动力中,大部分农闲时在外务工。

  据统计,宣汉农民外出务工人数比例较大,承包的耕地代种、帮种现象普遍。农村主要劳动力均为留守老人和妇女,占常住人口10%—20%左右,还有70岁左右的农户仍在种粮的。40岁以下的部分青壮年在农忙时回家帮忙,部分青年已经不会种田或不愿种田。

  为什么不愿意种粮?“在外打工一个月抵一年粮食。”花池乡堰沟村支书冯春伟一语道破。

  除了收益,边远乡镇落后的生产方式也影响着部分年轻人不愿意参与农耕作业。“我们这儿是山区,虽然路、渠、堰这些基础设施比往年有了很大改善,但受山区条件影响,坡度大,机器上不了,收割时就恼火了,全靠人力,现在的年轻人哪个愿意做。”天台乡尖包村村支书付朝明建议,除了给予补贴外,应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让农业真正走向现代化,才能吸引年轻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

 

  以上就是【四川粮食直补:从补给“有田人”到补给“种田人”】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56之窗网。
 

本文地址:http://hot1.ffsy56.com/newsdetail1961.html


版权与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56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56之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以上内容有权利主张(包括但不限于侵犯著作权、商业信誉等),请与我们联系并出示相关证据,我们将按国家相关法规即时移除。
 
推荐图文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

新闻投稿、广告联系客服QQ:3442875907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