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门罗主义”,还是霸权主义?10月24日,美国国防部长海格塞斯下令“福特”号航母打击群前往加勒比海地区部署。此前,美国至少已6次在委内瑞拉外海国际水域针对“贩毒船”采取军事行动。近来,美军在靠近委内瑞拉海岸的加勒比地区部署的军队人数也已经超过1万人。
特朗普第二次入主白宫以来,一方面努力调停俄乌、巴以冲突以塑造“和平总统”形象,另一方面却在美洲尤其是南美加勒比海地区炫耀武力、展示强硬,国际舆论将此形容为“新门罗主义”。
一
美国的从无到有,从独立、崛起到称霸是近250年来全球最大的地缘政治变迁。“门罗主义”则堪称美国从独立走向扩张、霸权的重要转折点。
美国的建立本来就与欧洲殖民主义在美洲的发展相伴相生。英国在美国独立战争和1812年与美国的战争中落败,转而企图利用美英亲近的民族关系拉住这股新生力量。1823年,英国外交大臣乔治·坎宁提出与美国一道,阻止主要由俄罗斯、普鲁士、奥匈帝国3个君主国组成的“神圣同盟”在美洲的殖民扩张。但在时任美国国务卿亚当斯的建议下,美国总统门罗决定甩开英国,在当年12月2日向国会提交的国情咨文中,单独发表了美国对美洲政策的“门罗宣言”。
门罗宣言的核心就是排斥原则,即宣称欧洲国家不要再将美洲视为殖民对象,并警告美国不会对任何欧洲对美洲的干预无动于衷。门罗宣言实际上是以庇护美洲之名,行称霸美洲之实。1836年3月,美国策动得克萨斯分裂势力叛乱,使得克萨斯脱离墨西哥独立,实则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1845年,时任美国总统波尔克在国情咨文中重申罗门宣言的原则,并明确使用了“门罗主义”的概念。“门罗主义”及其新的变种,实际上成为美国在美洲扩充地盘、攫取他国领土和殖民地的旗帜。到1898年的美西战争,美国不仅获取了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的控制权,甚至以2000万美元将西班牙在亚洲的殖民地菲律宾群岛也收入囊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