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15架F-35I隐身战机穿越1200公里空域,向卡塔尔首都多哈投下精确制导炸弹时,中东地缘政治的天平骤然倾斜。这场突袭行动不仅打破了以色列传统300公里作战半径的极限,还直接针对了正在讨论美国停火方案的哈马斯谈判代表团。以色列为何要冒险跨越多个主权国家领空发动袭击?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战略算计?
以色列空军此次行动展现了惊人的远程打击能力。15架F-35I组成混合编队,其中8架携带SPICE-2000卫星制导炸弹,4架配备电子战吊舱,3架作为备用机。为规避沙特和约旦的雷达监测,机群选择绕行红海南部公海航线,并疑似得到美军驻卡塔尔乌代德基地的KC-135加油机支援。
与2021年的“城墙卫士”行动相比,此次突袭有三项突破:航程扩展至1200公里,是传统作战半径的4倍;全程未被卡塔尔“爱国者”防空系统发现,验证了F-35I的隐身性能;实时情报支持系统显示,哈马斯首席谈判代表哈利勒·哈亚的坐标在攻击前20分钟仍在更新,暗示美军可能提供了电子侦察数据。
袭击时间点的选择耐人寻味——哈马斯代表团正讨论美国停火方案时遭遇空袭。以色列传递出的战略信号包括对哈马斯领导层的“斩首威慑”,虽未击毙哈利勒·哈亚本人,但其三名助手死亡严重削弱了谈判团队连续性。此外,通过军事行动破坏谈判进程,迫使哈马斯接受更苛刻条件。最具争议的是突破“不袭击调解国”红线,测试阿拉伯世界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