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沈阳市大东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大威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辽宁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这一消息在辽宁官场引起震动,也反映了当前反腐工作的严峻形势。
刘大威出生于1979年3月,拥有在职研究生学历,2001年8月开始职业生涯,200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担任沈阳市沈北新区常务副区长和沈阳辉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等职务。2024年4月,他出任沈阳市大东区代区长,并于同年12月正式担任区长。就在不久前的8月26日,他还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工作,如今却面临调查,形成鲜明对比。
中央巡视组的工作对此次事件也有一定影响。7月18日,中央第十六巡视组进驻辽宁省,开展为期两个半月左右的巡视工作,同时与辽宁省委巡视机构对沈阳市和大连市进行联动巡视,受理信访时间截止到2025年9月23日。刘大威被查正值巡视组工作期间,这并非偶然。巡视组负责受理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等问题的举报和反映,对省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下一级党组织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和重点岗位领导干部进行监督。以往的经验表明,巡视工作常常能揭露隐藏的腐败分子。例如,安徽省淮北市烈山村原党委书记刘大伟,在长达十八年的时间里侵吞挪用村集体资产,涉案金额高达1.5亿元,最终在省委巡视组将线索移交后被立案调查。
刘大威的落马为辽宁官场乃至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当地政府需进一步加强干部廉洁教育和监督管理。官员们应时刻保持警醒,廉洁奉公,不触碰法律红线。广大民众也看到了国家打击腐败的决心和力度,无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只要违法违纪,必将受到法律制裁。随着后续调查的展开,刘大威案件的更多细节将浮出水面,为反腐工作提供更多经验和警示,提醒公职人员不忘初心,坚守廉洁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