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自2025年初强势进入外卖市场以来,行业内的补贴竞争日益激烈,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蔡跃洲认为,京东的这一举动标志着平台经济进入了跨界竞争的新阶段。这种竞争有助于提高社会福利,特别是对消费者有利,但也需警惕平台通过转嫁成本形成的“内卷式”竞争。
蔡跃洲及其团队研究发现,平台经济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模式推广、高速成长、平稳成熟和跨界竞争。据他分析,外卖领域大约在2021年后进入平稳成熟期。近两三年来,抖音、京东等企业纷纷涉足外卖业务,试图将其纳入新的业务版图。随着京东迅速加入外卖市场,原有的双头垄断格局被打破,这成为中国平台经济进入跨界竞争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
蔡跃洲指出,京东为了拓展新业务,必然会通过补贴吸引消费者、骑手和商家。这些补贴增加了消费者的实际福利,也提高了商户和骑手的收入。然而,外卖市场的总体容量有限,过度补贴可能导致平台自身利润受损甚至亏损。部分平台还可能将成本转嫁给下游商户,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和消费者福利受损。
蔡跃洲强调,无论是工业时代的监管还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公平竞争与反垄断,最终目标都应是避免消费者和社会整体福利受损,这是监管部门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对于外卖行业的创新探索如“明厨亮灶”、“七鲜小厨”,蔡跃洲给予了肯定。他认为科技手段可以压缩平台供应链成本,提升消费者福利并保障食材安全。未来成功的企业需要具备全链路成本控制能力,实现从食材溯源到配送优化的技术穿透。不过他也提醒,这类新模式可能对中小商户构成挑战,建议监管部门与平台共同寻找路径,让科技红利惠及更多中小企业,帮助其在竞争中持续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