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与朋友聊起租房的事,他提到9月份要征房东税。这个消息像一颗石子投入湖面,激起层层涟漪。短视频平台上,营销号用红色粗体字写着“9月新规:房东税来了,房租或涨20%”;聊天群里截图满天飞,却没有人给出官方文件;租赁中介更是借机催促:“现在不签,下个月就得多交税。”恐慌情绪在出租屋里蔓延。
事实上,这场风波源于对一份普通文件的误读。即将于9月15日施行的《住房租赁管理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核心只有一句话:鼓励租赁双方到官方平台备案,保障租客权益。文件中既未出现“房东税”字样,也没有新增任何税种。多地税务部门紧急辟谣:个人出租住房的税负仍是沿用多年的增值税1.5%、房产税4%、个人所得税0.5%、附加税0.5%,综合税率约2.5%,与过去并无二致。
谣言之所以传播迅速,是因为它抓住了现实痛点。中国目前仅有约5%的私人租赁关系在房管部门备案,绝大多数房东仍游走在灰色地带。租客要报销或办居住证,只能替房东垫付税费;退租时押金被“花式”扣押,却找不到合同依据;房东随意涨租,一句“行情如此”就能让租客搬家。于是,当“税收”二字出现,大家第一时间联想到的是成本,是房东那句“羊毛出在羊身上”。
信息不对称放大了焦虑。官方文件全文6000余字,真正关于“税”的表述不到50字,却被部分自媒体剪成10秒短视频,配上耸动的音乐和字幕。租客没时间细读,房东也乐得借题发挥:有的在微信群里转发“加税”消息,暗示“早签早安心”;有的干脆把明年3月到期的房子提前涨租,理由是“预留税务空间”。恐慌像病毒一样裂变,最终演变成一场集体情绪。
要破解这种情绪,需要的不只是辟谣,更是“补信息”。政府部门不妨用一句话解释“备案不等于征税”,用一个案例展示备案后押金纠纷如何48小时解决。更重要的是,让房东看到备案带来的“好处”:在苏州,完成备案的房源可申请“租金贷”贴息;在深圳,备案房东可优先享受老旧小区改造补贴。当“合规”不再等于“吃亏”,灰色地带自然逐渐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