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卫星监测显示,过去两天,四川、甘肃、河南、安徽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大雨或暴雨。从四川盆地到黄淮地区,雨水影响下,局地散发的强降水特征较为明显。
根据中央气象台相关资料分析,今年北京、河北、青海、安徽、河南等地降水呈现出“面上不均匀、单点强度强”的特征。当前正处于“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夏季风将水汽和热量不断输送至华北、黄淮、江汉、江淮等地,暖湿空气堆积导致大气可降水量增加,降雨增多。部分地区夜间降水显著增强,白天太阳辐射加热地表,大气混合层深厚,风速较小;夜晚地表冷却,混合层高度骤降,风速增大,输送更多水汽和能量,更易触发对流并形成短时强降水。
未来三天,我国四川、重庆、河南、安徽以及湖北等地仍将有大雨或大暴雨天气过程,累计降水量为50至200毫米,局地300至350毫米。需特别关注安徽、河南、重庆及四川盆地等地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可能出现滑坡、泥石流、中小河流洪水、城乡积涝等。前期河南、安徽等地出现高温干旱情况,本次降水将有助于缓解农业旱情。但长期干旱导致土壤结构松散,突降暴雨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山洪等地质灾害,需提高警惕。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显示,今年华北雨季开始以来,我国降雨格局呈现“南北两条雨带”分布,福建、内蒙古等地降水极端性突出。7月5日华北雨季正式开始,较常年偏早,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早。截至8月5日,中东部呈“南北两条雨带”型分布。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5℃,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