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官方批复新建鹤岗萝北机场的初步设计,鹤岗机场即将进入全面建设阶段。这座因“房子回到白菜价”、“2万就能买一套房”而闻名的城市,在一些万亿城市之前实现了机场梦。未来,黑龙江将拥有15座民用机场,与新疆、内蒙古、四川、云南并列前列。
关于为何收缩型城市也要建机场的问题,不同地区适合不同的交通方式。在800公里以下的距离,高铁更有优势;而在1200公里以上,机场则更具竞争力。东北地区由于面积大且人口稀少,许多地方更适合建机场而非高铁。例如,黑龙江的人口从3800万减少到3000万,且省会哈尔滨占据了三分之一。鹤岗作为地级市,GDP总量仅有380亿元,财政收入也仅有32亿元。人口从110万锐减到85万,高铁投资成本高昂,难以支撑大规模建设。相比之下,一座4C级机场总投资额一般只有10亿元左右,后期运营维护成本也明显低于高铁。因此,对于偏远地区来说,建小型机场的性价比更高。
尽管如此,中小城市是否真的需要机场仍值得讨论。全国范围内,即使航空客流量创下历史新高,但机场仍然总体陷入亏损。数据显示,2024年机场板块实现营收1136.7亿元,亏损130.6亿元。多数亏损的都是中小机场,主要原因在于客流量不足。然而,对于像鹤岗这样的旅游城市,其拥有丰富的森林、界江、冰雪、湿地等旅游资源,2024年游客量超过600万人次,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此外,鹤岗虽然资源枯竭,但“亚洲最大石墨矿”的存在为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鹤岗目前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高铁,只有一条设计时速160公里的普铁,勉强进入高铁时代。连通鹤岗到伊春的高铁仍处于前期研究阶段,未来能否落地存疑。因此,对于偏远地区来说,建机场可能比高铁更具性价比。
目前,我国共有263座民用运输机场(不含港澳台),相比五年前增加了25个。机场数量最多的省份分别是新疆(27座)、内蒙古(19座)、四川(17座)、云南(15座)和黑龙江(14座)。这些省份大多地处西部和东北,其中新疆遥遥领先,但多数是吞吐量不足百万次的4C级机场。相比之下,中部地区的机场数量普遍较少,如河南有且只有5座民用机场。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大省的机场数量也仅位居中游。如果考虑客流量,机场第一大省的情况会发生变化,旅客吞吐量最高的省份分别是广东、上海、北京、四川和浙江。这意味着机场数量的多少更多取决于地理区位,而客流量则反映了经济、商贸和人口等综合竞争力。当前,西部和东北地区仍在积极建设机场,未来机场争夺战将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