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特朗普总统设定的7月9日谈判最后期限临近,印度和美国之间的贸易谈判进入了关键时刻。特朗普宣称将与印度达成一项“非常重大的协议”,称该协议将“打开”印度市场。然而,这与华盛顿谈判人员所汇报的僵局形成了鲜明对比。
尽管印度代表团正争分夺秒地进行谈判,双方在农业、工业品以及公平对等问题上仍存在根本分歧,可能导致两国领导人曾共同吹捧的具有变革意义的双边协议功亏一篑。由拉杰什·阿加瓦尔率领的印方代表团面临着美方要求让步的巨大压力。但新德里方面捍卫本国经济主权的决心反而更加强烈了。
双方都拒绝让步,谈判结果不仅可能重塑印美双边贸易关系,也可能重新定义印度在应对特朗普高压策略的同时捍卫经济主权的决心。
农业是印度方面死守的谈判底线:美国要求印度削减对进口大豆、玉米和乳制品的关税,并开放转基因农作物市场,这触及了印度最敏感的神经。虽然华盛顿将此称为“公平贸易”,但印度认为,这将对涉及本国7亿人口的农业经济构成生存威胁。依靠每年超过300亿美元的农业补贴,美国人为压低了其出口农产品价格,这可能摧毁印度的小农户(平均土地持有量:1.15公顷)。在政治上,让步是行不通的,因为印度的农民工会依然对2020年-2021年的抗议活动记忆犹新。全球贸易研究倡议组织的阿贾伊·斯利瓦斯塔瓦表示:“预计乳制品或主要粮食作物不会有关税削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