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1日清晨,朝鲜海军在清津造船厂举行5000吨级崔贤级二号导弹驱逐舰的下水仪式。然而,这场精心筹备的盛典最终以舰体卡滞、船底破裂的灾难性事故收场,暴露出朝鲜军工体系的深层问题。
朝中社公布的现场影像显示,重达5000吨的钢铁巨舰沿着45度倾斜的滑道缓缓移动。当舰尾滑板突然脱离轨道时,舰体因巨大惯性发生扭曲,船底与滑道金属结构剧烈摩擦,超过200平方米的船体外板被撕裂,大量海水涌入破损舱室。舰首未能按计划滑入水中,导致整舰以怪异姿态半悬在船台之上。这种教科书级的滑道下水事故,恰似朝鲜军工发展的现实隐喻——在强行推进现代化进程中遭遇结构性失衡。
事故调查显示多重因素叠加酿成恶果。指挥团队缺乏大型舰艇下水经验,在滑道润滑剂配比、牵引装置同步控制等关键环节出现操作失误。采用传统木质滑板而非现代涂油滑道的工艺选择,暴露出朝鲜化工原料短缺的问题。更令人深思的是,清津造船厂为缩短工期,在未完成全尺寸模型试验的情况下强行推进项目,这种违背造船基本规律的做法,折射出朝鲜军事工程特有的政治优先逻辑。
此次事故距离崔贤级首舰成功下水仅隔27天。南浦造船厂建造的首舰采用相同设计却顺利完成下水,这种反差凸显朝鲜军工体系的不均衡发展。清津厂为争夺政治资源仓促上马项目,在缺乏必要技术储备的情况下,试图复制首舰建造经验,最终导致系统性风险爆发。金正恩严厉批评了“不尊重科学的经验主义”,直指朝鲜军事建设中长期存在的形式主义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