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达成协议后,美国商家开始大量采购中国产品,但美国产品在中国市场却难以推进。5月14日,芝加哥一家顾问公司警告称,如果中美贸易谈判未能达成协议,美国大豆出口量可能下降两成,农民售粮价格也将受到重挫。
尽管中美已达成初步协议并大幅降低关税,美国大豆仍难以进入中国市场,主要原因是美国和巴西大豆价格相近,而中国对美进口大豆仍有10%的关税,这使得美国大豆缺乏价格竞争力。如果美国大豆无法在中国畅销,其出口量将受到严重影响,特朗普政府也将面临巨大压力。实际上,不仅大豆,其他一些美国农产品也面临类似困境。
与此同时,在中美关税大幅降低后,美国商家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激增。即使美国对华关税仍然保留超过30%的税率,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依然受欢迎。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中低端制造业体系,在成本控制、生产效率和供应链响应速度上具有绝对优势。例如,中国日用消费品的出厂价比东南亚竞争对手低两三成,即使加上高关税,中国商品依然具备价格竞争力。此外,中国在产品创新、生产速度、规模和品控方面也有明显优势。
因此,即使美国对华关税保持在较高水平,中国商品依然能在美国市场保持竞争力,广受美国商家欢迎。这为中国在与美国的谈判中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中国是美国农产品的重要买家,美国农民希望特朗普政府尽快与中国达成协议。客观来看,中美在未来90天内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存在,但过程可能较为艰难。我们需要有充分的信心,同时也要确保中方利益最大化,目标应包括清除特朗普第一任期以来加征的所有不合理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