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物流圈迎来了一场抢运潮,中国出口美国的航线舱位几乎爆仓,订单量激增。这场抢运潮的导火索是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高层会谈,双方明确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迅速引发资本市场正向反馈,也为外贸行业带来一场“及时雨”。不少货主迅速行动,赶在90天窗口期抢舱发货,物流市场热度飙升。
据国际物流企业“运去哪”透露,5月底前的美线舱位接近爆仓,5月12日至13日订单量突然大幅回暖。货主们押注关税下降后物流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因此抢在窗口期加速发货。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指出,中国出口美国货运量持续增加,特别是二季度以来,美线运输需求逐步回暖。此前,运价长期低迷甚至一度回调,但现在市场逐渐复苏,运价逐步企稳。抢舱大战加剧了供需紧张,推高了运价,形成需求“挤兑”效应。
市场上也有不同看法。海通国际认为这一波抢运潮更多是货代提前锁仓,而非终端实际需求的大规模启动。很多货主只是为了预防后期运力紧张而提前占位,并非订单量真的迎来爆发。因此,即便短期运价上涨,能否持续还要看终端消费能否跟进。如果市场消化能力不足,后续运价仍可能反复。
抢运潮短期内确实拉高了美线运价,但能否长期支撑还需看后续订单量和市场需求的匹配。提前锁仓虽然缓解了仓位压力,但如果没有实际需求支撑,价格上涨很可能是“虚火”。尽管资本市场的反应积极,物流行业仍存在较大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