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大学本科生刘某乔发表14篇SCI论文一事引起广泛关注。5月10日,重庆大学发布情况通报称,刘某乔是学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某华的女儿,刘某华安排刘某乔参与了其本人部分署名论文和专利的研究工作,存在论文和专利署名不当的学术不端行为。
重庆大学迅速调查并回应了公众关切。此前网友猜测刘某华教授与刘某乔系父女关系,事实证明这一猜测属实。刘某乔所发表的那些超越硕博生水平的科研成果,离不开其父亲刘某华教授的幕后操作。刘某华为女儿违规署名的行为,究竟是爱她还是害她?学术之路充满挑战,许多学者正是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实现能力突破与心态锤炼。作为父亲和师长,刘某华不仅没有做好学术诚信的榜样,还剥夺了女儿应有的学术历练机会。虽然这种做法或许能带来眼前的利益,但缺乏真才实学最终会在学术竞争中败下阵来。
SCI论文不是个人财产,不能随意署名。“学二代”们利用父母资源进行研究无可厚非,但如果借科研合作之名行学术不端之实,则违背了科研伦理,也挤占了普通学子的学术资源。网友的质疑不仅是针对刘某乔个人,更是对学术公平的质疑。重庆大学已对刘某华、刘某乔父女进行了调查,但问题并未完全解决。是否存在更多类似“刘某乔”的案例尚未被发现?惩治学术不端的新变种,维护学术公平,不能仅靠网友举报,高校与科研机构应健全学术诚信机制,从制度上根除此类现象,让科研回归求真务实,确保学术公平公正。